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国家摸底:关注留守儿童的新起点
文峰
//www.workercn.cn2016-03-28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3月26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倪春霞在天津大学一场有关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的研讨会上透露,我国今年将首次摸清留守儿童底数。(3月27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留守儿童可称为新闻热词。在相关的新闻中,有不少是令人感觉沉重的内容。其中更有些悲剧,要么是孩子伤害自己,要么是他们伤害别人。比如,在贵州毕节就发生过多起留守儿童自杀死亡事件,而去年三名留守儿童的杀师案更是震惊舆论场。它们都触动着社会的神经。

  因此,彻底摸清留守儿童底数确有必要。这是从国家制度政策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基础性工作,也是一个意料之中的工作。因为,今年2月,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要求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既然相关目标已经非常明确,那工作就会一项项铺展开来,摸底当然是其中之一。它表明的是,国家层面对农村有了更细化的关注,而关注留守儿童是一个重点。

  这种细化的关注,意味着国家对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问题可能会进行通盘考虑,并制定应对措施。以往,我们对这项工作的着力点可能更多集中在物质层面上,比如,免学费,提供营养午餐等。然而,在心理层面的工作可能做得并不多。可诸如毕节留守儿童自杀案件的事例又表明,我们国家有必要对全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摸底,并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

  此外,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是缺失的。因此,“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在农村,很多父母因为农村学习环境不好,他们读不好书,于是辍学出去打工。而现如今,他们的孩子也在重复着父辈走过的路。于是,有了“90后农民工”这样的新词。这是农村教育的代际发展状况,是一个必须打破的恶性循环。

  必须注意的是,无论是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教育代际循环问题,又或者是其他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其中很多问题存在相互联系,必须通盘考虑。因此,国家摸底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动作,这也是农村工作的又一个新起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