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失败的教育原因各各不同
胡印斌
//www.workercn.cn2016-06-14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有学生6分钟被扇了38个耳光,那么多女孩子对同学施暴、网上“炫暴”……近年来,中小学生围殴、虐待同龄同学,甚至殴打老师的新闻屡见报端,一再刺激公众的神经。这些屡屡突破底线的行为,甚至引发了专业人士对于14岁刑责门槛是否过低的讨论。我们的孩子究竟怎么了?把“问题少年”都送进监狱,这个社会就会好些了吗?

  与其他教育问题相仿,类似的讨论似乎一样没有穷期。成功的教育自有各种形式的路径,而失败的教育同样也有各各不同的原因。简单地选择某一个方向,甚至将其视为解套的利器,效果自然不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无论是以往强调教育感化,还是现在很多人主张严厉惩罚,都未免失之偏颇。

  教育本来就是一种综合作用的结果,其间包含了感化与惩戒、引导与规训、宽容与严厉、学校与社会等诸多元素。单纯地强调任何一个侧面,都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多人总是习惯以自己的经历来证明什么,比如一味宽容,或者一味严厉等等,并不符合客观实际,很多时候不过是某种选择性记忆罢了。惟有各种手段与措施相辅相成,才能刚柔相济,养成风气。

  种种治理举措中,规范的学校教育至为重要。也即,学校应该有一个恒定的、坚持不懈的价值判断,放要放到位、管要管到位,真正体现出对学生本人、对这个社会的责任。君不见,现在很多学校恰恰缺乏这样的努力。总是在两极之间晃悠,要么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放任学生的行为;而一旦出了事,则有往往过于峻急,施以重拳惩处。这样的教育思路显然是不合理的。

  更有甚者,一些地方还会采取种种行政手段,以搞运动的方式展开专项整治行动。要知道,对人的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和风细雨、细水长流,而并不是什么激烈的风暴、霹雳和闪电。这个过程强调的是感化与惩戒并举、引导与规训同步,若总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必然会左支右绌,难以奏效。

  此前,因为一些地方学校春游出了一些问题,有教育部门立马收紧政策,多地甚至取消春游。这样的思路显然不可取,“春游”并不必然与“出问题”划等号,即便出些问题,也应该是组织得好不好的问题,而非春游本身。如此因噎废食之举,并不符合教育的宗旨。

  同样,对于当下校园暴力频发的问题,一方面,教育部门有责任采取积极的措施,介入干预,维护每一个学生的尊严与权益,确保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似乎也不必过于紧张,乃至采取过于峻急的举措,一罚了之。每一个现象级问题的发生,其实都是长期作用的结果,惟有标本兼治,才可能找回失去了的秩序。

  从近期看,必须强化学校与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心,既要教书更要育人,不只要强调学生的成绩,也要倡导健康的风气。特别是,这样的工作要常抓不懈,立足长远。而从长远看,则需要打通学校与社会的界限,学生世界出了问题,说到底,根子在成人社会。如果时下社会的道德底线一退再退,甚至到了丧失廉耻的地步,又如何去教育引导我们的孩子?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