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培养独立不是拔苗助长
易国祥
//www.workercn.cn2016-09-21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阳阳是个女孩,今年刚上一年级,虽然身高比同龄人矮上10厘米,但气势从来不输人。小时候,阳阳想跟妈妈在一个床上睡,不行,妈妈甚至无视阳阳的哭泣,哭到半夜都不行。渐渐地,阳阳不哭了,变得越来越“强大”。(9月20日《中国青年报》)

  笔者关注过周围“早熟”的孩子。一个女孩几岁时,就能单独坐火车南来北往,读初二就能独自到京沪港参加各种考试,出国留学,争取奖学金个人一一搞定。若干年后,父母对孤身海外的她在哪儿落脚,特别是日见紧迫的婚姻大事都无从插嘴,因女孩太有主张;一个男孩读到国外名校后,很少回国,也少与父母联系,好长时间拒绝父母前往探视,谈了女朋友也不让父母知道。

  享受儿子留学风光的父母,有说不出的苦衷;另一个“小别离”男孩,学成回家后,不给父母添丁点麻烦,反而钱啊物啊往父母那送,但就不能和父母坐下来聊聊天吃吃饭,总是来去匆匆。结个婚,他把所有事都安排得妥妥帖帖,父母沾不上边,当客一样的老人有种无名的失落。

  这三个孩子的事业和社交也许成功,但作为家庭成员,总觉得缺点什么。似乎不是独立,却是过分独立。我们隐约看到孩子们内心有一种冷漠或自矜,他们获得了某种职业素养和社会属性,会否缺失亲情滋润和心灵成长,感情依存度稀疏,其直接原因,恐怕是“当你不陪孩子的时候,孩子慢慢也就不想你陪了”。加一句,“独立成性的孩子,也就没有陪伴你的兴趣或顾惜你的自觉了”。

  我曾让孩子4岁时自个儿送汤圆到两站之外的外婆家,孩子非常乐意。当他送到时发现我尾随在后,失望得大哭。独立是人的天性,父母要认真对待。另外,若现实要孩子较早走出去,父母需更加精心地给予孩子尊重、信任与支持。如果让孩子孤独地面对困难,“假性独立”也许能蒙住你的眼睛,但一定绕不过生活与事业方面的难题。

  人是动物界的早产儿,不能一生下来就像一些动物马上站起来,很快独立生存。这看似缺陷,其实正是人后天接受哺育完善发育和身心成长的一个宝贵阶段。人更长寿,主宰自然界,验证了先养后育的价值。而过早将孩子“推出去”,却是反自然和反天性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