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根本问题在于评价方式。大陆高校用课题、论文考核教师,而大学生从小养成了为考试而学习的习惯。
5月18日,《光明日报》发表《“大学语文”之痛》一文引发热议。这不是媒体第一次对大学语文冠以“尴尬”二字,2004年2月13日,《光明日报》就以《遭遇尴尬的大学语文》为题发表评论。13年过去了,当时提出的问题,比如大学语文日益边缘化、大学语文课遭遇质疑乃至轻视等,都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从形式上看,开设大学语文的学校越来越多了,但大多例行公事。大学语文任课教师一般从中文系调配,但教授一般不愿意上,只能从助教、讲师、副教授中选择。高级职称教师不愿意上大学语文,一是因为于学术科研并无帮助,二是不愿面对应付这门课程的学生。
我有十余年大学语文课教学经验,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认知是:文科学生强于理工科学生,理工科学生强于艺术、体育专业学生。所有专业(包括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在缓慢地下降,看不到上升迹象。
开课之初,我会给学生布置参考书目,要求学生阅读,完成的学生屈指可数。教材有《红楼梦》选文,我检查时发现,表现最好的班级阅读率为30%多,最差的班级只有三五人读了。按照教学计划,学生要完成两篇习作,有的学生要么抄两篇交差,要么应付,认真写的并不多。有一个学生公开讲,不知道写文章有什么用。
2014年,我在台湾大学研修半年,他们也为外系本科生开设“国文”课。国文课是公共必修课程,学校很重视,名教授、系主任也要上这门课。台大的国文课连上两学期,每周3节课,每学期3学分。上课内容由老师自定,没有统一教材,只有两条共同的培养目标。一是通过经典文本的解读,使学生熟悉人文思维程序,并深度了解中国的人文传统。二是通过讨论与写作,增进学生思考及文字表达能力。我听过一次国文课,学生准备充分,讨论很深入,并没有表现出厌学情绪。
为什么台湾的教授、系主任愿意上国文课,大学生也愿意听国文课,而大陆却刚好相反呢?根本问题在于评价方式。大陆高校用课题、论文考核教师,而学生从小养成了为考试而学习的习惯。考研、考公务员、考编制都不考大学语文,在他们眼中语文远不如英语、计算机的地位高。教师、学生都太精明了,大学语文不就尴尬了吗?
道德观察:当谈论“布鞋院士”时,我们想表... 2014-04-26 |
道德观察:当谈论“布鞋院士”时,我们想表... 2014-04-26 |
刘喜臣:为了孩子更好走出大山 2014-07-21 |
李云勇:“年薪20万起”为何受大学生冷落? 2014-12-19 |
熊丙奇:胡乱吐槽高考作文是在瞎起哄 2015-06-12 |
付雨旋:日本小学生书包为啥火? 2015-10-12 |
日本小学生书包为啥火? 2015-10-13 |
中小学语文应有“大教材”观 2016-08-11 |
高校社团招新后为啥遭遇退社潮 2016-10-25 |
高校社团招新后为啥遭遇退社潮 2016-10-2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