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地方的中小学生陆续返校复课,学生们戴口罩上学,进校测体温,都很自觉。不过,杭州有家长在网上留言,孩子放学回来告诉他们,有一些同学戴着N95口罩上学,甚至戴这类口罩跑步。这位家长表示担忧,这会不会引起孩子心肺功能受损啊?专家建议,如果孩子需要上体育课的话,建议在通风的户外进行,进行体育活动时可不戴口罩,尽量选择可保持一定距离的运动项目,比如做操,避免密切接触。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基本稳固,各地中小学复课在陆续推进,不少学校也采取了相应的防疫措施,如错峰就餐等,以将疫情扩散风险降到最低。不过,作为容易形成聚集活动的体育课到底要不要同步恢复,如果恢复又要注意哪些问题,比如要不要戴口罩,这些细节疑问,对各地学校来讲是非常现实的。它既关系到疫情防控的效果,也攸关疫情常态化下的教育质量,因此确实该有科学、妥善的应对之策。
以戴口罩为例,在常规课堂上,师生统一佩戴口罩,并无问题。但是体育课上学生在运动时也要戴口罩,虽说可最大限度遏制疫情扩散风险,但同时可能对学生身体带来的伤害也不容忽视。如有专家就指出,不建议孩子戴着口罩做剧烈运动,可能会引起缺氧。而佩戴何种口罩也有讲究,并不是一味追究“高标准”就是合理的。比如,即便是大人在佩戴N95口罩时,一次时间也不能超过4个小时,如果长时间持续使用N95口罩,会造成肺部损伤,可能会引起肺气肿之类的问题。
由此可见,关于学生体育课戴不戴口罩,戴什么口罩,显然都要遵循科学依据。但在现实中,这又不仅仅是科学常识问题。比如,可能涉及防疫责任的落实,导致一些学校宁可追究“严要求”,而忽视对科学性的考量。因此,学校方面要主动按照科学标准部署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教育部门也有必要给出相对明确的指导。如广州市教育局就专门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市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指引》,明确提出疫情防控期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要坚持预防为主、安全至上,户外运动时,在相互间保持安全间隔距离的基础上,可以不戴口罩。这样的统一指导,就可避免一些学校的顾虑。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明确,不能继续拿一些临时性举措来应付“一时之需”,对于疫情常态化下的教育活动安排,更需要长期性的科学部署。这方面在遵循必要的疫情防控要求外,也应该有更多创新。如一些学校就要求,目前的体育课内容以低强度、分散性运动为主,那么是不是可以开发和创新适合防疫要求的体育课内容和运动项目,同时引导学生养成新的运动习惯乃至社交习惯?这方面其实有不小的探索空间。
还应认识到,疫情的发生让全社会都更加强烈意识到身体素养和日常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在这一共识下,学校的体育教育不仅不能削弱,反而更应该乘势加强。这不仅是说既有的体育课不能随便以防疫的借口而压缩,在体育观念教育以及培养学生课外活动兴趣、文明习惯等方面,都应该在教育层面有更多实质性的推进。
总之,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小学体育课要不要同步恢复,到底如何上,学生要不要戴口罩等疑问,既是防疫问题,也是科学问题,更是教育问题。只有从多个层面予以综合考量,最终才能探索出疫情防控与教育质量提升的双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