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按照计划,足球特色学校每周上一堂足球课,学生人人会踢球。这引发部分家长的担心,“我的孩子不喜欢足球,怎么办?”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中国足协副主席王登峰认为,学校的课程安排,不会完全按照学生个人的兴趣,按现有办学条件,一所学校最多只能开一至两门运动专项课,学生应服从学校的课程安排。
中国足球水平不高,如果对其望闻问切的话,可归咎为足球文化不发达,官办分离只是空喊,青少年人才匮乏等等。为此,推出足球改革,比如让足球进校园,确有必要。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公开“卖萌”:“中国校园特色学校在2025年将达到5万所,有多少学生、家长、社会参与?这将形成真正的资源合力,想到那样的远景,心真的醉了,陶醉了。”按预计,届时在校人数会是5000万,我们将成为世界足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这番愿景似乎让人看到中国足球的根基不断夯实。
不过,在为足球进校园叫好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足球、都适合踢足球。诚如有家长所称,“我的孩子不喜欢足球,怎么办?”而王登峰的回答很干脆:学生应服从学校的课程安排。此言看似合理,但违背了教育规律。一方面学校的课程安排,唯有科学合理,学生才应该服从。另一方面,一刀切的做法适得其反,足球固然重要,篮球能不重要?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谈及足球改革,全国政协委员姚明说:“作为篮球界人士,我首先表示有点嫉妒。我非常希望篮球在不久的将来,也通过一份计划走入校园。人才出自校园,任何一种人才的储备脱离校园都是不符合实际的。”足球进校园,篮球也应该进校园,我国篮球水平在亚洲尚可,但与欧美差距明显,这说明篮球也应该从娃娃抓起。身为篮球名将,姚明希望篮球进校园也许出于“私心”,但传递的信号很明显,不应该一球独大,×球进校园应该更开放、更多元,如果让足球占据统治地位,必然压缩其他球进校园的机会与空间,对其他球类就不公平。
既然一所学校最多只能开一至两门运动专项课,那么是选足球、篮球、排球还是乒乓球,应该广征民意,充分尊重学生意见。体质不同,天赋不同,对球类的选择自然不同。不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就会沦为简单粗暴的父爱主义,出发点再好,也不可取。不符合教学常识,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最关键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球王马拉多纳说过,踢球最重要的是兴趣、快乐,让孩子玩球,让他们在场上竞争,他们自己觉得很有趣,每天都盼着去踢球,因为那是很好玩的事。如果孩子不喜欢足球,他们能踢好足球吗?众所周知,即便在足球王国巴西——足球已融入巴西人的血液之中,一般男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礼物总是爸爸送的足球,学校也不是只让足球必修。
曾有人探讨,世界上是足球迷多还是篮球迷多?在世界范围内估计是足球迷多,但是在中国,未必。不过,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任何球类都有进校园的必要,即便不能进校园,也不应该让足球唯我独尊,甚至要求孩子必须踢足球。有业内人士担忧,如果足球运动这么个搞法,足球搞上去了,其他运动也就搞死了。也许这是危言耸听,但值得一听。尊重孩子不喜欢足球的权利,让孩子自由发展,自由选择球类,对足球有好处对其他球也有好处,对孩子更有好处。
马邦杰:从首相被示黄牌看英国人的体育观 2010-12-08 |
王传涛:橄榄球怎么一来中国就“暴力”了 2012-06-05 |
熊丙奇:校园足球如何才能摆脱功利 2014-08-01 |
韩 涵:避免踩踏惨剧不能只靠学校 2014-09-28 |
赵欧仁:推广校园足球尚需全面考量 2014-11-25 |
肖良志:校园足球到职业足球还需质变 2014-11-28 |
看台声音:发展校园足球也不能太任性 2014-12-13 |
看台声音:发展校园足球也不能太任性 2014-12-13 |
大昭评论:校园足球 结合容易融合难 2015-02-10 |
广州日报:以“足球进校园”撬动“体育进校... 2015-0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