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评奖腐败是当今中国各类腐败现象中一道特色独具的雷人风景。遏制乃至矫正各类评奖中所存在的诸多乱象与腐败问题,还评奖以本来面目,已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期待。
如何有效地改进评奖,避免乱象并防止腐败,可谓见仁见智。仅以人们诟病较多的文艺评奖为例,规范程序以使更加公开透明而避免暗箱操作,严格标准以使更加专业纯净而杜绝人情托请,强化责任以使更加公平公正而远离利益交换,优化奖项以使更加稀罕珍贵而消除过多过滥,等等,无疑都是切中肯綮的正确意见。
然而,要从根本上尽快扭转长期以来堆积形成的文艺评奖乱象,彻底解决影响文艺评奖变味走调以至滋生腐败的种种现实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就事论事,显然不是上策。关键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多方综合施治,通过协调配合,优化相应的社会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行业伦理生态,引导业界及民众树立正确认知和科学对待奖项的价值理念,以此铲除滋生评奖腐败的不良土壤。
道理很简单,当奖项成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和职称评定的主要参考,想让一些地区和单位的领导及参与评奖的个人不特别看重并千方百计去争取获奖是不可能的;当奖项成为晋升职级的“敲门砖”和获取名利的“通行证”,让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急于发迹的参评者不极端关注并不择手段地攫取奖项也是不可能的。只有相关业界对于自身评奖功能与作用的认知回归本位了,社会各方对于各种奖项的态度趋于理性了,正常的评奖环境与正确的评价体系也就形成了。评奖的公信力因此才会真正确立,乱象与腐败随之也会自然消失。
换个说法,在一个过度看重学历与文凭的社会,实际的能力与水平往往可能被忽视;在一个非常崇尚虚荣与浮华的时代,真正的品质与才艺常常无法受重视。影响所及,富而不贵,华而不实,荣而无华,有名无实,也就比比皆是。证之以文艺评奖,就会名目过多、频率泛滥,暗箱操作、利益交换,动机被投机绑架,目的被手段霸占。
试想,仅凭一部作品获得全国性奖项即可评上正高级职称而获得良好待遇,有名又有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有动力继续拼搏不断进取创演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而一旦衡量政绩和评价创演的尺度矫正并回归到主要是看观众的口碑,叫好又叫座,那么奖杯自然就不再会是一步登天的捷径而备受青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呕心沥血、精雕细刻的创演态度与敬业精神,才会被激活和唤醒;同时,那种真正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才有可能陆续问世。
总之,只有让文艺评奖真正回归到促进创演繁荣的手段之本位,变为激励和撬动文艺创演的有力杠杆及示范与引领的可贵标杆,而非异化成某些单位与个人动机不纯的投机目标,成为他们标榜政绩的唬人“标签”与谋取名利的蒙人“价签”,则评奖的虚火与腐毒才有可能退去和祛除。应该说,釜底抽薪,标本兼治,才是消除文艺评奖乱象、根治文艺评奖腐败的最根本和有效的切实做法。
北京日报:谈“文艺评奖”的意义 2009-11-30 |
北京日报:谈“文艺评奖”的意义 2009-11-30 |
总有一款“大奖”,把你雷得外焦里嫩 2014-07-18 |
“雅腐” 2015-03-04 |
新京报:削减文艺评奖,也要改“文化政绩观” 2015-04-28 |
张 贺:文艺评奖贵在干净与纯粹 2015-04-30 |
张 贺:规则是文艺评奖的关键 2015-05-07 |
为文艺评奖降降虚火、拔拔腐毒 2015-05-05 |
刘巽达:文艺评奖应以稀为贵 2015-05-13 |
冯双白:评奖最需要公信力 2015-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