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董 伟:抓住机遇,振兴戏曲艺术
//www.workercn.cn2015-08-11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人才与团体

  要更加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的发展,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特别是基层戏曲艺术表演团体长期扎根民间,扎根广阔的社会土壤,经常把戏送到百姓家门口,是文化战线活跃基层群众精神生活的“主力军”。在保障国家级和省市级表演院团的发展之外,还要下决心重点资助基层和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从配置流动舞台车到税费优惠、财政配比、社会资助等方面,营造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的良好环境。戏曲院团,特别是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院团大量分布在全国各地,可以说,地方政府对当地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负有主体责任,各级政府都应该从项目设立、政策落实和经费支撑上对所在地戏曲院团予以切实有力的扶植与支持。

  戏曲院校是人才培养与输送的“后备军”。目前专门培养京昆和地方戏表演人才的戏曲院校以中国戏曲学院为代表,近年中央戏剧学院也新设京剧系,培养京剧表演人才。此外,可以鼓励更多艺术类院校的戏曲学院以及各地的职业艺术学院和中专艺校,将戏曲专业人才培养纳入教学体系。在各地戏曲学校纷纷改名为艺校之后,切忌以综合艺术专业之名忽略、排斥甚至挤占以戏曲作为主体的特色专业。北京、上海等地已对部分戏曲表演的本科生免学费,国家将对中等职业教育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应切实落实大中专戏曲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这些都将为缓解戏曲“人才荒”发挥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中央财政对优秀戏曲创作表演人才培养项目的支持,“名家传戏——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的实施,戏曲院校青年教师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青年骨干“双向交流”的新机制,按照特人特招、特事特办原则引进优秀专业人员的做法等,对新一代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对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和剧种领军人物的托举,对具备真才实学的创作与理论名家的认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助于造就新一代名副其实的剧种领军人物和戏曲艺术大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保持人才辈出,戏曲这棵参天大树才能常青。

  宣传与普及

  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需要良好的传统文化积淀和完备的戏曲生态环境。为此,我们要加大戏曲宣传和普及力度,扩大戏曲的社会影响力。从文化生态的源头出发,从娃娃抓起,从新生代抓起,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以戏曲艺术作为载体的教育活动。一方面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另一方面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同时鼓励中小学特聘校外戏曲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拓宽中小学师资的戏曲艺术专业背景。同时,鼓励通过平面传媒、影视、手机和互联网等媒介平台宣传和普及戏曲,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乡音乡情中感受地方戏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守住家乡文化与地方戏艺术的本体。我们绝不能盲目地崇洋媚外、忘本掘根,丢掉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魂,放弃中国独有的审美品格。

  国办下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其战略高度、实施力度、政策法规的细化程度都前所未有。要使政策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从基本国策、国家安全、社会发展和文化战略上认识其意义,领会其精神,这样才可能抓落实、促发展、见成效、有作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展现炎黄子孙对于全人类的贡献,要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敬重文化的人们的尊敬,经济指标是一方面,文化影响则是不可或缺、不容忽视的另一方面。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文化与艺术瑰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营造与保障戏曲艺术传承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中国梦与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紧密相连,中国梦与戏曲艺术的乡音乡情紧密相连,守住根,留住魂,贯通传统文化命脉,讴歌伟大时代精神,唱响民族复兴大戏,这是各级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全体戏曲人和中华文化守护者的共同使命。

  (作者为文化部副部长)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