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刘 阳:治理网络恶语不可头痛医头
//www.workercn.cn2015-10-22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这个年代,你酱紫连‘喜大普奔’‘人艰不拆’的意思都搞不明白,真是把本宝宝气得不行不行的。”

  上面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在这个人人都用互联网热词造句的时代,如果你连最基本、最常用的几个高频词都不懂,那可真是落伍了。

  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就是这样深入骨髓。教育部近日发布的《2014年中国语言状况报告》显示,网络语境中孕育出的网络语言已成为汉语系统中比较活跃的一部分。

  实际上,在过去几年的《中国语言状况报告》中,“山寨”“给力”“点赞”等网络词语进入主流语言体系的过程也全然在录,但今年的报告尤其引人关注的却是网络低俗语言大量出现,并从网上蔓延到网下,低俗网络语言不仅在网上高频使用,它们中的一部分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上的使用频次甚至不亚于网络。网络语言粗鄙化需要治理,规范网络语言的必要性逐步得到社会认同。

  语言从来不是固化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在生活中的约定俗成,可以说,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社会心态投射而成的具象。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社会的繁荣,让我们越来越倚重网络上的生活。而当网络上的生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权重越大,网络滋生的语言和文化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反映其实也就越生动和深刻。

  因此,网络语言粗鄙化的现象不应当被视作孤立的语言问题来看待,粗鄙化中折射出的浮躁心态、社会发展中积累的戾气等问题,恐怕比词语本身更值得关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来都不是好医师的招数,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才是祛病良方。对人如此,对网络语言亦是如此。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