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观点PK-正文
小偷空手而归,就能鉴定“清官”?
//www.workercn.cn2015-07-09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两个小偷戴着头罩深夜潜入一财政所所长办公室,不料翻遍了房间的每个角落,却依然一无所获,最后空手而归,离开之际,手书“清官”二字放在办公桌上。近日,宿迁市湖滨新区警方通过路边草丛中一张已经被撕碎的名片,将这两个小偷一举抓获。(7月8日《扬子晚报》)

  小偷偷出“清官”不只是笑话

  坊间有小偷“反腐”的戏说,即一些小偷通过权衡利弊、精准定位,把官员当作最重要的“客户”,一是通常不会空手而归,二是官员被偷后通常不敢声张,只能自认倒霉。不过,小偷意外落马后,往往供出被偷的官员,导致官员落马。小偷偷出贪官,案例不胜枚举。与之相比,小偷偷出“清官”,似乎不多,也更耐人寻味。

  是不是清官,需要纪检部门调查。抛开这个不能确定的议题,应该追问的是,为何一些小偷以貌取人,以表象取人?岂不闻有些官员善于表演?前不久媒体报道,新疆吐鲁番地区水利局原局长曹培武,一件棉布背心穿了30年,一日三餐很简单从来不吃肉,还称看到别人挥霍浪费心里就难受。而实际上却是大贪官,曾一次收下百万元好处费。调查称,这一行为创下了新疆单次受贿额的纪录。再比如,有的官员穿得很寒酸,脚蹬解放鞋,肩背绿挎包,一度赢得“挎包局长”的美誉,却是贪官。

  更不必说一些“一口一个反腐”的官员,反腐言辞很高调,实际上最该反的就是自己。他们善于表演,也善于隐匿财产,如果从他们的衣着打扮、出行工具或办公室布置,就认定他们很干净,显然很无知。

  小偷偷出“清官”是个笑话,但不只是笑话,它是一枚多棱镜,折射出了大众复杂的情感与判断,也提醒我们的监管部门,应最大程度动员和运用民众的监督热情,这就需要将官员置换玻璃器中,让民众看得清清楚楚。(王石川)

  小偷“赞清官”说明什么?

  虽然小偷这次没“偷出贪官”,但并不代表“小偷反腐”就失效了。一些官员的办公室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贪官的赃物库,才会有这么多的小偷“前赴后继”。

  而且,贪官藏在办公室的财物由于来路不正,即使丢了也不敢报案,或是故意少报损失,增加了警方破案难度。而小偷自己一般也不会主动说出去,偷到的东西完全可以放心挥霍。日后因其他案件落网,还可以把这些案件交代出来争取立功表现以减轻处罚。当然,有时也会出现小偷交代偷了几万元而官员只承认被偷两条香烟的闹剧。不过,总的来说偷官员办公室都是风险小收益大,所以小偷才会乐此不疲。像这两个小偷这么倒霉的毕竟不多。

  小偷专偷官员办公室这一行为本身也是对反贪与纪检监察部门的提醒,除了别对小偷“辛苦”偷出来的腐败线索置之不理,也该学习下“小偷反腐”的先进经验,平时多去官员办公室转转,来几次突击检查。如果常光顾官员办公室的不是小偷而是纪委,想必有些人平时的行为会收敛很多。(杨国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