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现在但凡涉及商业的,大多与成功励志有关,图书市场上也充斥着各种成功学书籍。对于马云来说,他的标志性意义更大,因为他是白手起家,所以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人们争相阅读马云的书籍,希望能从中找到什么秘诀,让自己可以一朝翻身。
连马云本人也笑称,自己在市场上看到这么多关于他的书,都不知道,这些书里写的到底是不是自己。那真正的马云是什么样的,他又是怎样一步步将阿里巴巴做起来的呢?
在最新出版的由马云拟定书名、阿里巴巴集团独家授权的《马云内部讲话:相信明天》中,披露了其中的一些真实情况。马云一直说自己,包括他的团队,并不比其他人更聪明,也不是比其他人要更努力。但为什么他们成功了呢?马云的解释是运气,如果换另一个说法就是,因缘际会。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马云和他的团队的各种努力,与他同时代一起创业的,有的人半途就出局了,有的选择了不同的方向。马云是自己坚持下来了,既坚持要做什么,也坚持自己一定不能做什么。但正如马云自己所讲,他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这个国家,感谢互联网,决定大局的一定有超越个人能力、个人不能控制的东西。
为什么在中国电子商务能成为主导,而在更为发达的欧美则不能。也就是说,电子商务为什么偏偏在中国有更大的发展前途。马云分析得很实在,就是因为中国的基建差,相关服务和配套不够完善,企业IT应用水平不高,从而导致中间成本过高。媒体也报道过,农民种的大白菜一分钱一斤都卖不出去,只好让菜白白地烂在地里,而另一方面,北上广的居民买到的大白菜却要一块多钱一斤。电子商务跟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相比,有着巨大的成本优势。
马云在创业时锁定中小企业,而不是大企业,因为中小企业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相比较而言,大企业,很多是国有的,有着比较好的优势资源,中小企业更需要电子商务,帮助他们走出去,活下去,发展、壮大。而且,在阿里巴巴B2B运营的时候,发现真正能激活网站、带来流量和订单的,都是中小企业。这就进一步印证了马云的判断。
马云说,全世界只有一个游戏大家都玩不累,那就是赚钱。在阿里巴巴创业初期,他们锁定了做电子商务,不仅帮中国的产品出口,也帮外国客户采购更经济合算的商品。那么反过头来,我们问:马云当初怎么就走上了互联网这条路呢?
马云在书里也承认,如果说自己当初能预见到互联网有今日的发展规模,那纯属胡扯,但他坚信,互联网在未来一定大有可为。马云自己的经历,让他在潜意识里觉察到,“互联网这个东西不得了,以后一定会有大发展”。
马云自学英语,结交了一批外国友人,21岁那年,他有机会第一次走出国门,去了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的31天,让他长了不少见识。他开始真正地了解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后来,他因为英语好,又有一次机会去美国,是帮一家国有单位去要债,去谈判,但歪打正着,他在美国第一次遇见了互联网,而他发现,中国在这么新的互联网领域,竟然是空白,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商机。
想到,更要做到。
于是,他回杭州后,凑了两万元,创办了中国黄页。中国黄页是个什么很高深的东西吗?细究起来,不是。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很原始。给企业做个网站,然后他们向企业收费,就这么简单。这其中有一个案例,让马云对互联网的未来,产生了极大的信心,或者说,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力量。马云把杭州的望湖宾馆搬到了网上,结果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美国的很多妇女代表就是通过网络看到这个宾馆,结果虽然会是在北京开,但住的地方还是定在了望湖宾馆。这给了马云极其重要的提示。另外,马云将自己的海博翻译社搬到了网上,也接到了很多国外的EMAIL来洽谈业务。正是这些实践,让马云坚定了互联网的信心。
那又是什么让马云开始做起了电子商务B2B呢?回头来看,也不复杂。马云毕业后,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国际贸易系,他的学生中有很多就是做外贸的,既然他已经见识到了互联网的作用和力量,那互联网想必对国际贸易也是有作用的,于是,马云又干起了电子商务B2B。
那马云有做B2B的商业模式吗?说实话,没有。一直到2003年,阿里巴巴才实现了收支平衡,但马云认为只要自己做的这个东西对买卖双方有用,就一定会有它的价值,“你的客户富了,你也穷不了”。阿里巴巴的赢利模式也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一步步地摸索出来的。
从整个阿里巴巴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可以明白,马云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看到多远,但正是在一步步地实践之后,也看得越来越远,对于国内大趋势的把握也比较准。马云在2008年,就曾预言,互联网在中国还有十年的黄金发展时期。现在来看,我们当下大谈特谈的“互联网+”,就是写照。2008年,马云也曾看到,中国的内需会慢慢起来,于是他加大了淘宝的支持力度,后来淘宝的快速发展也印证了马云的判断。
阿里巴巴今天也不是单纯的B2B和C2C,它已布局文化、健康、金融等多个产业,那么今天引领企业发展的又是什么呢?马云指出,是使命感。只要是给人们带来便利,帮助大家获得便利、福祉的,就是阿里巴巴努力的方向。流传的马云一句名言,“哪里有抱怨,哪里就有机会”,或许能更形象地说明这点。
纵观亚洲的经营大家,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等,其商业哲学都有相通之处,松下幸之助提倡素直之心,秉承自来水哲学,为社会大众生产尽可能多的便宜商品,增进大众利益。而稻盛和夫更是提出企业家要“动机至善,了无私心”,这与马云“哪里有抱怨,哪里就有机会”如出一辙。
也许至高的商业哲学,最后都是如何平淡无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人民日报:值得提倡的“政府搭台” 2009-08-07 |
人民日报:值得提倡的“政府搭台” 2009-08-07 |
肖 勇:诚信缺失之痛该如何抚慰 2011-02-22 |
姜伯静:网络垄断正悄然诞生 2011-02-23 |
吴睿鸫:阿里巴巴能否成为“中国版苹果” 2013-05-21 |
深圳特区报:“3Q大战”呼吁互联网“创新... 2014-02-25 |
梁春晓:互联网浪潮刚开始 2014-04-28 |
陈德成:新首富能新多久? 2014-09-24 |
如何成就下一个阿里巴巴 2014-09-25 |
如何成就下一个阿里巴巴 2014-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