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演奏成名曲居然“断片儿”忘谱,还把责任推卸给指挥和乐队?李云迪最近又陷入了一场舆论漩涡。有人认为他荒废琴技,戏谑“他成了娱乐圈弹钢琴最好的”,有人认为不应求全责备,他的粉丝们更是力挺到底,一场“口水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
当今中国,市场经济大潮之下,文艺圈越来越有滑向娱乐圈的倾向。这不可避免,也无可厚非。高雅艺术走下“神坛”,接接地气儿是好事。老百姓欣赏作品之余,对自己喜欢的明星追一追、粉一粉也是文艺活跃的表现。人们乐于看明星搞笑逗趣,卖萌耍宝,一些铁杆粉丝更是希望了解偶像的方方面面,能够时时互动,即便微博上随便发个表情,也能弄出十几万次的转发。然而,若文艺创作者因此便忘却自己安身立命之本,只顾眼球经济、娱乐包装,忙着使出十八般武艺炒作甚至不惜出丑、整蛊,怕是有些舍本逐末、过犹不及。
看眼下,文艺正在娱乐的浸染下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肤浅。对于演员,不看演技看颜值,不爱“戏骨”爱“鲜肉”;对于作品,不重内容重形式,不比质量比明星……如此取向,不免让人担忧。在创作过程中,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追求多快好省;在价值取向上,一味媚俗、低俗、庸俗,推崇感官至上。过度明星化、过度娱乐化现象日趋严重,如果任其发展,不仅是对文艺的伤害,也是对人民精神生活的伤害。
一个健康的文艺圈应该是什么样?显然不应是杂乱喧嚣、娱乐至上的。一个成熟的明星应该是什么样?显然也不应是投机取巧、不务正业的。回想我们过去捧过的明星,往往都是各自领域的大家,郭兰英、常香玉、赵丽蓉等老艺术家,不仅自己艺术造诣颇丰,同时又以积极向上的形象,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了正能量。即便今天,这些名字依然让人肃然起敬。时移世易,我们固然不能强搬过去的标准,但至少也应有基本的要求,那就是文艺圈应当是积极的、向上的、符合健康审美情趣的。在此基础上,唱念做打皆可成文章,嬉笑怒骂都可称真性情。否则,纵然红极一时,那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红 网:2008年娱乐圈的红与黑 2009-01-05 |
易艳刚:三个男人一台戏 2010-11-29 |
年终专稿:娱乐热词背后的“给力”思索 2010-12-31 |
中国青年报:犯不着帮明星吸毒找理由 2009-08-19 |
搬个板凳看新《还珠》 2011-07-22 |
中国青年报:犯不着帮明星吸毒找理由 2009-08-19 |
陈 原:还有什么不可以娱乐 2013-05-02 |
文 峰:“承诺书”能否遏制明星毒来毒往 2014-08-19 |
吴为忠:不让家人“入圈”还远不够 2015-07-21 |
“康熙”之后,综艺还能这样搞吗 2015-10-2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