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蒋维祥:“女愚公”是一面镜子
//www.workercn.cn2016-01-12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央视前天报道,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董架社区麻怀村村民邓迎香,为了修建一条“出山之路”,与众乡亲先后两次用钢钎、锤子开凿出200多米的“人工隧道”,终于将麻怀村与山外世界连通,她因此被人誉为“女愚公”。

  “女愚公”确实了不起!因为要改变与世隔绝的生活,她和村民们没有“等靠要”,而是两次开洞,跪着、趴着,一锤一镐凿开岩石,没有风枪、空压钻孔等凿洞设备,就用钢钎、锤子凿,磨穿了手套,磨破了皮肤,磨浸了血……第二次凿洞耗时近一年,不分昼夜,可以通行货车的穿山隧道终于竣工。

  可是,人们不大明白,这个有400多户人家的村庄,世代出山这么难,当地有关部门真的一直不知道吗?愚以为,还是因为“不在此山中”,没有那份急切之情。事实上,有关部门对此村庄的情况并非一无所知。根据报道,1999年,国家实施农村电网建设,麻怀村因山高路险,电线杆子和变压器运不进来,电网建设因此搁浅。此时,有关部门就应该想到解忧之策,可惜,还是邓迎香与众乡亲用钢钎、锤子开凿出200多米的“一人隧道”,水泥电杆才得以运进来。“一人隧道”持续了10年,有关部门总该知道了吧?奈何,还是邓迎香想起来要把隧洞再凿高、凿宽,“像隧道一样,能通汽车”。假如当时这事儿官方主动去办,恐怕就不用邓迎香和乡亲们那般辛苦,更不可能耗时经年。

  诚然,政府不可能包办一切事务,有些事因为条件不成熟,恐怕一时也解决不了。而类似麻怀村这样的难题,仰仗“女愚公”们去自我解决已经不妥,眼睁睁看着“女愚公”昼夜辛劳而不去代劳,更是令人费解。开凿隧道不是修修补补,既要费工费力,还需专业技术,有关部门至少应该参与其中,甚至起主导作用。假如任凭“女愚公”秉持“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观念,尽管锲而不舍精神可敬,可有关部门职责何在,又会否真的忍看下去?

  看麻怀村“女愚公”新闻,联想到了“怒江溜索”。其实,在那些高山峻岭地区,“溜索桥”并非仅怒江有。前不久看到一条消息,在曲靖市会泽、宣威等地,居住在金沙江、牛栏江、小江等河流峡谷区域的居民,千百年来也只能依靠溜索渡河,日常出行艰难危险。过去财力、技术不够,无奈有心无力,现在不同了,就应该奋起担当。该市去年底已决定启动12个“溜索改桥”项目,沿岸群众“命悬一索”将成为历史。“怒江溜索”是央视记者走基层时报道出来的,而曲靖市12条溜索并没有见诸新闻,但是,该市以“怒江溜索”为镜,照见了自己的溜索,并积极改变,而不是坐等群众自谋“出路”,值得褒奖。

  从这个意义上讲,“女愚公”也是一面镜子。我们在弘扬“女愚公”精神的同时,也要看到“女愚公”背后若隐若现的不严不实问题。所谓官僚主义,反映在工作中,就是对实际情况不了解不关注,不愿深入困难艰苦地区,不愿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不愿同基层和普通群众打交道,怕给自己添麻烦,工作上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得过且过。类似麻怀村这样的生活难题绝非仅有,将来也可能还会出现群众亲力事倍功半的难事,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要“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创造条件“落实在行动上”。不看、不急,就不可能有行动。只有“焦裕禄”多了,邓迎香这样的“女愚公”才会减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