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人物

为祖国健康工作70年,92岁还在坚持打卡上班!他是时代楷模,更是人生榜样!

2019-10-07 17:50:36  来源:时代楷模发布厅

  当时国际上有一种先进的技术,

  这种重油加工方法叫流化催化裂化,

  能让原油中的重油变成

  高品质的汽油、柴油,

  俗称“催化一响、黄金万两”。

  就在他和同事们准备大干一场时,

  却一个晴天霹雳打来。

  中苏关系交恶,

  他只能近乎疯狂地攻关新技术。

  他常住在抚顺工厂里,

  有时候两三个礼拜不回家

  与高涨的科研热情相反的,

  是艰苦的生活条件。

  那时中国正处困难时期,

  很多人因为吃不饱饭患上了浮肿病,

  陈俊武的夫人也不例外。

  1965年5月5日,

  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一次投产成功,

  这是由中国自主开发、

  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

  带动中国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

  大幅接近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基本结束中国依赖进口汽油、

  柴油的被动局面

  中国人民用“洋油”点灯的日子

  一去不复返了!

  这因此被称为

  中国炼油工业的第一朵“金花”,

  从那天起,陈俊武多了一个称号:

  中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

  然而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

  一场突如其来的运动打乱了他的节奏,

  陈俊武和他那些珍贵的资料辗转几千公里,

  落脚到一个条件简陋的山沟里。

  1969年底,中国开始三线建设,

  我国边境省市的重要科研单位隐蔽到三线,

  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搬迁到豫西山区。

  他不顾环境的恶劣,

  在简陋的窑洞中做研究。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

  很多工业研究都被限制被搁置,

  他没有怨天尤人,他明白,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好不容易刚刚追赶上的步伐,

  一旦放弃,

  那将面临全面落后的残酷局面。

  没有条件跟发达国家做技术交流,

  那就自学语言,

  通过文字资料来研读技术,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

  他度过了9年。

1 2 3 4 5 6 共6页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