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人物

“铁娘子”奋战抗疫一线

2020-02-09 16:35:49  来源:健康中国

  “毛毛,你还好吧?”“我挺好的,您怎么样?”“我挺好的,你忙你的吧!”挂掉80多岁母亲打来的电话,已经年过六旬的“毛毛”——连日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魏捷教授已是泪盈眼眶。但转身,她擦干眼泪,又投入到紧张的急诊救治中。

  魏捷:“铁娘子”奋战抗疫一线

  鏖战“火线”

  “白天共管抢救室20个危重患者,日间留观的4人,上呼吸机6人次。病人直接排到门诊大厅门口了。最后担架车没了,监护仪没了,氧气坛子没了,输液架没了,插线板也没了……七点走时留给夜班16个病人,4个上着呼吸机,还有4个可能要上无创。今晚又是一场恶战!”

  这是急诊医生胡念丹,1月29日在朋友圈随手记下的一组数字,也是魏捷教授带领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重症医学团队,自疫情爆发以来的常规工作状态。

  急诊科,在任何一家医院的任何时候,都是救治前线。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魏捷和她的团队从前线直接变成了“火线”。这一次的惊涛骇浪,让从事急诊工作37年、重症工作10年的她,也始料未及。

  “以往急诊科是有就诊高峰期的。但是现在,一天24小时中22小时都是高峰,每天好几百号病人就诊,别说吃饭、喝水了,上厕所都很困难。忙到半夜两点喘口气后,凌晨4点又要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随时面临病人低压低氧、高热惊厥等突发事件;濒死病人的现场气场插管、上呼吸机、心肺复苏除颤等快节奏高压力急诊操作……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急救病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新冠肺炎传染源。这给见惯生死的魏捷团队,带来的更多是心理上的压力。

  疫情浪潮中的“定心丸”

  在父母眼中,魏捷永远是那个娇弱的需要疼爱和呵护的小“毛毛”。但在急诊团队中,她却是永远站在第一线的急诊前锋、抗肺斗士,是急诊团队中的“铁娘子”。

  “每年除夕都会在科室度过。我们会贴窗花,裱福字,挂灯笼。而今年,抬头,是看不到头的待诊病人;低头,是内心探不到边的压力和惶恐。”这是除夕夜,魏捷在朋友圈记录下的一段话。

  面对重压,“铁娘子”毫不退缩。

  92岁的顾爹爹,大年三十被被送急诊抢救。魏捷和团队检查后发现,爹爹虽无发热咳嗽现象,但有重度双肺感染,生命垂危。医护团队在安全防护下迅速抢救生命,随后立即进行包括新冠病毒核酸在内的系列检测。在团队的精心救治下爹爹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75岁的沈婆婆因发热伴呼吸困难前来急诊就诊,氧饱和度只有83%,胸部CT提示双肺散在大片膜玻璃样改变,考虑病毒性肺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提示阳性。魏捷等医护团队给予面罩吸氧以及抗病毒、抗感染、激素等治疗。在急诊抢救室治疗4天后,婆婆的氧饱和度恢复到99%,呼吸困难症状完全解除,生命体征平稳。

  在这场抗疫战役中,魏捷带领的“急诊人”,除了救治急救病人外,还承担着其它学科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往往是救助电话一来,魏捷他们就得立即出发。但她很自豪的表示,急诊人的知识结构是横向的,技术储备也很全面,关键时候稍做梳理和整合,就可以解决临床很多问题。淡定从容、临危不乱、团队协作是急诊人最大的特质。

  抗击疫情期间,魏捷一直强调作为一名医师,除了要勇敢,更要智慧。医生只有保护好自己做好防护,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救治病人。

  “这一路,决不让步!”

  抗击疫情还在继续。

  魏捷的爱人是一名退休的外科医生,每天早上送她上班。以往的上班路上,两人总是有说有笑,自疫情发生并确定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有医护人员感染之后,两人常常一路相顾无言,只有简单一句,“晚上要接,打个电话。”

  除了辛苦,魏捷感受最深的,还是青年“急诊人”的担当。“关键时刻,他们靠得住!”

  疫情爆发后急诊科刚开始重新排班,就有青年护士站出来,“魏主任,我来加班,孩子有我妈妈照顾。但请你答应我,不要告诉我妈妈。”“魏主任,我刚把孩子送老家,正从四川坐火车回武汉。飞机停飞了,武汉站不能停靠,我只能在下一站下车。但是您放心,今天晚上我的夜班,我怎么都要赶回来。”党员医护李文强、陈静、朱睿瑶,都是急诊科外派到基层医院的骨干。听说科室人员紧缺,他们自愿放弃休假,迅速返回投入到战斗岗位。

  急诊科还有一位女医生,怀孕5个星期了,却一声不响奋战在一线。直到有一天交班的时候,当她脱下防护服,魏捷才突然意识到她怀孕了,当即就把她“赶”回了家。

  每一句对话、每一条微信、每一通电话……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人请战时的各种细节,魏捷如数家珍。她欣慰地表示,关键时刻看担当。这支技术过硬、团结友爱的队伍从未让她失望过,给了她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和不竭动力。

  “铁娘子”,真豪杰。魏捷在朋友圈里写道:“说了会赢,就一定赢!女排精神,永不负!这一路,决不让步!”“待到疫情控制那一天,我们一起畅快抱头痛哭再仰天长笑!”

编辑:王晓超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发明达人 援鄂男护士的另一面

    北京同仁医院援鄂医疗队男护士韩遵海给妻子的家书上,有这么一张照片——刚值完班从隔离病房出来,在“战袍”的包裹与汗水的浸泡下这是一年来韩遵海第三次踏上武汉,看到昔日红火的街道如今冷冷清清,小韩的心情很复杂,他在心里说:武汉别怕,我们来了!

  • “铁娘子”奋战抗疫一线

    “毛毛,你还好吧?”“我挺好的,您怎么样?”“我挺好的,你忙你的吧!”挂掉80多岁母亲打来的电话,已经年过六旬的“毛毛”——连日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魏捷教授已是泪盈眼眶。

  • 扛起“硬核”担当,筑牢红色“防疫墙”

    直面战“疫”,党员先行。“我是一个医生,我也是一名党员,这里也是战场,我就在这里战斗。”上海交大医学院教授夏进东回湖北十堰郧西县老家探亲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 为了人民的利益,继续奋勇争先

    “第一个为湖北乃至全国拉响疫情警报的医生”被记大功,张继先实至名归!将时光的指针拨回到2019年12月26日上午,当时张继先值班。两位老人因发烧、咳嗽就医,拍出来的胸部CT片如果说这种敏锐来自超强的专业能力,那么当机立断向医院汇报则展现了责任担当。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