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00年前,《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后更名为《新青年》),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随之发轫。一本杂志,及以这本杂志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一个重要历史转折点。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这100年里,青年成为历史舞台上的重要力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一直领时代的风气之先。
今天的青年,拥抱的是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跟新文化运动时期相对照,如今的青年在学识、眼界、才能、机遇方面整体上无疑领先,然而在精神层面,是否也能做到与时俱进呢?
日前,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劝勉入学新生“倾听内心、沉淀自我”,他说:“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希望你们能放慢脚步,选准方向,打好基础,不要急于发表多少文章,不要过早地担忧就业前景。”寥寥数语,已经直指青年问题的核心要害。
对于许多当代青年来说,追求个人的成功已经压倒了一切。从小学开始,十多年求学生涯里的悬梁刺股,无非是为一份好工作、一份好前途进行漫长准备,进入大学之后,对于好工作的竞争随之进入白热化阶段。追求成功本不是坏事,个体为成功付出的努力,将融聚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不过,人的发展从来都是要以物质和精神两个维度构筑的坐标系来衡量的,但在现实中,单向的物质财富增长似乎成了评价成功的唯一标准,青年人也难以免俗。对于这种功利化取向,简单地进行价值判断和道德苛责是不公平的,因为这是一个“追求速度的时代”。当速度效率、物质成功裹挟着一切的时候,大多数青年都很难置身事外。他们只能拼尽全力奔跑,力求不被时代的大潮抛弃,成为赶不上趟的落单者。
无须讳言,对不少青年人来说,生活和成长的空间是逼仄的。哪怕拼尽全力奔跑,都未必能换来社会评价体系认可的“体面的生活”。在这样一种现实的生存和工作环境下,要求他们放慢脚步、倾听内心、沉淀自我,在原则上正确之外,似乎又让人觉得不接地气,甚至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当“成功学”占据话语霸权,无远弗届笼罩一切的时候,别说青年,就是大学本身都做不到“放慢脚步、倾听内心、沉淀自我”,对于重大课题、科研经费、教育经费、就业率、大学排行榜名次的争夺,同样开展得如火如荼。
然而,如果将目光跳出当下,投向历史,100年前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的一代青年,他们的生活和成长空间就不逼仄吗?那可是一个生灵涂炭、救亡图存的动荡乱世,是一个“偌大中国,容不下一张安静书桌”的时代。可那样的绝境恰恰成为契机,使他们绝地反击,奋起探索国家民族的出路。
所谓朝气蓬勃、激情燃烧的时代气质,并不是春风得意、一帆风顺的如歌行板,而是向死而生、凤凰涅槃的精神和勇气。今天的青年虽然不乏生活逼仄者,但也有很多青年置身于富裕优渥的环境之中,事业成功、生活顺美,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对于部分青年来说,国家民族的命运之类宏大话语,早已经变得遥远、宽泛,甚至陌生而渺茫。他们更愿意远离公共生活,选择去价值化的人生态度,缺少了一种“激浊扬清”时代精神,至于那些沉沦者,更与百年前的先贤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每个时代的青年,各有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时代气质。简单对比甚至扬彼抑此,都可能失之轻率。但是,作为今日之青年,远溯百年前的青年精神,近省白春礼的肺腑警言,仍不失为一种思想启迪的方向和选择。
中青报:进京办论坛 赔本赚吆喝 2008-12-30 |
TA说 我说 2012-01-18 |
声音 2012-09-25 |
赵应介:院士评选理应杜绝政府“推荐生” 2014-06-10 |
杨鑫宇:改革现有院士制度意义重大 2014-06-11 |
赵永新:不必“言必称院士”(析院士制度改... 2014-07-02 |
谭 敏:院士改革动真格需落实退出机制 2014-08-20 |
钱江晚报:应该允许一部分高校“小而精”起来 2014-09-10 |
吴月辉:技术人员不是“二等公民” 2015-07-03 |
宋广玉:不急发文章需有制度保障 2015-0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