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读书能获得知识,但对世界的认识,还需要从现实中的人和事里获得。因此,边读边走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则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读书,则是门槛最低的远行和探险。
2011年进入机关工作之前,我从事过七八年的媒体工作,养成了阅读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到机关报到前,我购买了叶兆言的《江苏读本》来读。事实证明,由于对江苏各地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每到一个市县调研,我都能在最短时间内拉近跟市县同事和被调研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这种认同感的建立,给工作带来许多便利。
有一次,去一家台资企业调研,公司老总的回答要么答非所问,要不就是官话和套话,有效信息很少。无意间,他说自己是在台北“眷村”长大的外省人后代,恰巧我刚好读过张嫱主编的《宝岛眷村》、齐邦媛的《巨流河》、张典婉的《太平轮1949》、白先勇的《台北人》等相关主题的书籍,于是从容地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及对于他们境遇的尊重和理解。同情的理解减少了距离,我真诚的表达一下子赢得了对方的好感与信任。接下来,他将公司发展的真实状况和盘托出。直到现在,我仍然和这位老总保持着私人联系。
事实上,书,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波澜壮阔的当代中国。比如,要理解当前中国农村扶贫的要点以及乡村民主自治推行的难点,那么曹锦清的《黄河边上的中国》、阎海军的《崖边报告》以及半个多世纪前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江村经济》,都是必读的好书;而要搞清楚苏南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温铁军的《解读苏南》、周其仁的《产权与制度变迁》,都能让人茅塞顿开。
不过,从更深的层面上讲,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联系的过程,必须打破与外界隔离的壳。如果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发现研究探索的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将与之一起熄灭。
读书能获得知识,但对世界的认识,还需要从现实中的人和事里获得。这个世界真正的认识者、驾驭者,是那些真诚地研究它的人,而不是把世界当作柔软的蜡一样任意捏成各种形式的人。因此,边读边走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则。没有实地调研与走访,不掌握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和真实状况,就不足以形成理性系统的科学认识;没有高质量、有针对性的阅读,就无法把这些现实素材转化为对社会有价值的分析和信息。
书到用时方恨少。作为以调研为职责的干部,我们每天都在跟数字打交道,跟中国经济中形形色色的个体、各种各样的现象打交道,不仅要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还要不断提升对社会的理解力。只有寓读于行,一边在路上,一边深阅读,才能体验阅读、生活、工作合一的深度与乐趣,对得起手头这份工作的价值。
(作者为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干部)
光明日报:推行全纳教育须打破教育等级界限 2009-08-20 |
南方日报:给湘乡上一堂危机公关课 2009-12-11 |
南方日报:给湘乡上一堂危机公关课 2009-12-11 |
杨忠阳:汽车行业退出机制期待更给力 2012-08-08 |
“责任的沉默”比雾霾更可怕 2013-01-30 |
陶短房:打破“利益链”,改革才能“深化” 2013-11-11 |
刘溟:哪来的这么多壳 2014-05-05 |
白剑峰:“暖医”与“暖患” 2015-01-23 |
朱竞若:京津冀,在破与立中协同推进 2015-08-26 |
制度推墙而入易,习惯破茧而出难 2016-02-2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