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小名都很“俗”
赵柒斤
//www.workercn.cn2016-11-25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记事以来,不断有人打探并肯定我的名字就是小名。的确,我还有大名,但只在出生证上用过一次。不过,我的小名与同村的“小毛子”“来富”“小呆子”“二狗子”等同龄人相比,就文雅多了,这当然是拜有文化的父母所赐。

  中国人乐于取小名的历史非常悠久,按清代著名学者、楹联学开山之祖梁章钜说法,有文字记载的小名可追溯春秋战国之前。小名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一直绵延至今,用21世纪Q宝一代的眼光看,古人的小名确实很土很俗。

  那么,小名为何要以贱物或丑陋的字眼儿名之?各个朝代、各个地方有不同的解说,但“名字取得越丑陋、粗俗,小孩子越能长大而不会夭折”恐怕是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就包括诸多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历史进程的“大伽”。《汉书·高祖纪》:“俗呼老大每为阿负。”而汉武帝第一任皇后陈阿娇之“阿娇”,绝对是陈皇后的小名,至于她的大名怎么称呼,史无记载。其实,西汉一直延续至唐朝,人们起小名都习惯以“阿”打头,“老骥伏枥”的曹操,小名叫“阿瞒”:“夜袭荆州、斩杀关羽”的东吴名将吕蒙,其大名也是由小名“阿蒙”而来;刘备的儿子刘禅,其小名“阿斗”,更是成为“扶不起”的代名词,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南宋文人刘昌诗注意到古人小名以“阿”字起头的现象,其史料笔记《芦蒲笔记》卷一“阿字”条谓:“古人称呼每带阿字。”这种称呼除了给人以亲切感外,还有其他原因吗?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对此进行了研究,其史料笔记《陔馀丛考》卷三十八“阿字”条谓:“俗呼小儿名,辄曰阿某,此自古然……各处方言不同,而以阿呼名遍天下,无不同也。”

  魏晋南北朝以后,小名用“奴”字煞尾又多了起来。西晋大富豪石崇小名唤“齐奴”,西晋文学家、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的潘岳小名为“檀奴”……到唐代,诗仙李白也来凑热闹,与夫人许氏生下一女后,就给她取了个“明月奴”的小名;而奸相李林甫的小名则是“哥奴”……小名取“奴”是什么意思呢?也许正如近代史学家解释的那样,用奴煞尾取小名,可能就是长对幼的一种昵称。当然,“奴”名兴起,肯定也与异域文化的进入有很大关联。

  宋朝开始,就鲜见以“奴”煞尾的小名出现了。大概受重文抑武思想的支配,文人骚客取艺名好用“子、翁、老、叟”等字,但给儿女起小名却喜欢以贱物或丑陋字命之。梁章钜《浪迹丛谈》卷六“丑名”条还列举了许多有小名的历史名人,并称“古人以形体命名……至以畜类命名,尤古人所不忌。”是啊,取“丑名”一直延伸至一孩政策前。

  独生子女成为一个家庭的小祖宗后,给孩子取名也被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讲究什么形、音、义,请大师、翻《辞海》,总想把肚子里墨水都凝聚在这一两个字上。其实,名字只不过是个符号而已,历史上诸多成就了一番大事的名人又何曾被丑陋的小名羁绊!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