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追记中科院资深院士侯仁之:纵横百年 深情守望
//www.workercn.cn2013-11-03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从莲花池到后门桥,他守望了一座古城

    “我对北京这座古城的城墙和城门,怀有某种亲切之感,是它启发了我的历史兴趣,把我引进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科学殿堂。”对北京,侯仁之说自己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对于侯仁之来说,北京不仅是他生活了几十年的第二故乡,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为了这个对象,温和的侯仁之常常迸发出勇士般的豪情。

    在北大长期求学和工作的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形容,侯仁之对于北京来说就像一个“深情的守望者”。北京著名的文物景区莲花池、卢沟桥、后门桥等都是在侯仁之呼吁下得到抢救的。

    “在卢沟河上,有一座美丽的石头桥,老实说,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把“最好”献给了卢沟桥。然而这座历史悠久的大桥,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却已疲惫不堪,破损严重。

    “文物古迹是城市文脉的载体,丢了它们,就丢了城市的记忆”,侯仁之心急如焚,当即写出《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不久,北京市政府决定进行整修。此后,卢沟桥不仅多次整修,还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被列为旧城外的1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和申报世界遗产的后备名单。

    1993年,北京要修建新的门户——西铁路客运站,有人提议在干涸已久的莲花池上选址,既可利用地形,还少了搬迁之累。

    侯仁之听自己的一个学生谈起此事后,表示坚决反对。据他研究,这里是北京城的起源,“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他的意见最终被采纳,西客站的主楼东移了100多米,莲花池得以保留。

    侯仁之的夫人张玮瑛记得,丈夫那段时间一直惦记着莲花池。西客站主体建筑基本完成后,他就要亲自去看。当时电梯还没有安装,这对八旬高龄的夫妇搀扶着爬楼梯一直到顶。他们看到,干涸的莲花池成了堆放建筑材料的大仓库。

    回家之后,忧心忡忡的侯仁之写了《莲花池畔再造京门》一文,建议北京市恢复莲花池的水源,再现其历史风貌。

    让侯仁之放心不下的,还有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后门桥。“必须把后门桥保护下来,元大都的大运河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几年以后的1998年4月24日,侯仁之受邀为北京市领导作讲座,专讲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他选的题目就是“从莲花池到后门桥”。提出重要建议——恢复后门桥的景观。后门桥是历史上北京城址转移的一个标尺,是元大都城市规划的起点。

    根据他的建议,北京市将莲花池地区的环境整治工程和后门桥文物修复工程列入市政府重点抢救修缮工程项目。

    2000年12月21日,莲花池和后门桥重焕生机,北京市举行了修复开园仪式,侯仁之坐着轮椅到场。就在前几天,他摔了一跤,家人注意到,因为总在惦记莲花池,他甚至在看病取药时,随手在药盒背面写下自己的想法。

    在他居住的北大燕南园61号,莲花池的风景照挂在客厅内。在侯仁之看来,这是他晚年的一件大事。

    对北京这座城,侯仁之到底有多少爱?北京大学无数的学生都是见证者。从20世纪50年代起,每年北大新生入校听的第一堂课,就是“侯仁之讲北京”,这一讲,就是20多年,在1993年之前,侯仁之都会在北大开设一门全校选修课“北京历史地理”,不知有多少学生因为听了这门课,对北京城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热爱。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