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上大学时阴差阳错学了光学仪器专业;大学毕业后从省城跑到“山沟沟”里当工人;因为国家需要,她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常年伏案工作让她得了颈椎病、高血压……中科院院士崔向群(上图,资料照片)却说:“感兴趣的事情,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自嘲为“一根筋”的崔向群,回国后,带领团队,通过研制大视场光谱巡天望远镜(以下简称LAMOST)将中国的大望远镜相关技术推进到国际水平,特别是将其中的核心技术——主动光学技术推进到国际前沿,为中国研制30米级的极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创造了条件。
学以致用
“学了就要用,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山沟”
1972年,崔向群到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报道时,原本分配到计算机专业,却阴差阳错地被调到了光学仪器专业。
毕业后,24岁的她被分配到南昌某大型飞机制造厂。虽然制造厂地处城市,是当时许多大学生梦寐以求的工作,但崔向群却觉得专业不对口,自己学的东西用不上,坚决要求改分到位于江西大茅山里的光学仪器厂。
从南昌到光学仪器厂,需要花费三天时间,乘一趟火车倒两趟汽车,厂组织科的干部见到她来报道时非常惊讶:“你怎么会愿意分配到我们这里来?我们这里的人想出去都很难呢!”
“我觉得学一行,爱一行,学了就要用。”回忆当初,她丝毫不后悔。
就这样,崔向群在工厂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女工。之后的几年里,她一直努力地学以致用:手工修磨透镜时,不但很累而且手容易被卡出很深的印痕,她就设计了一种手持夹具;看到粘接透镜火漆仍采用手捏这一原始办法,她就设计了火漆机;高速抛光机没人会用闲置着,她就自己研究和试验,将其用起来……
崔向群的技术改造工作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977年,国家重新招收研究生,崔向群心动了,决定去试一试。
于是,她独自一人骑自行车经过40多里的崎岖山路到德兴县城参加研究生考试。因为从小对天文感兴趣,又考虑到能结合自己所学的光学仪器专业,她选报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天文光学专业的研究生。
接下来的日子里,崔向群利用工作之余努力备考。有心人天不负,1978年,她成为了改革开放后的首批研究生之一。
从此,她开始了人生新起点——从事天文光学望远镜研究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