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师俊峰:“科技创新永远是值得钻研的东西”
//www.workercn.cn2014-07-24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师俊峰工作照

  师俊峰形容自己的工作就像“搭房子”。为了搭好这座房子,他需要不时去实验室里对着咕嘟咕嘟冒气的玻璃罐子测量实验数据,还要每年在“工地”上待三四个月。

  他不是建筑师,而是研究机械采油的科技工作者。

  “人们好不容易找到哪里可能蕴含有石油,然后又要思考如何布井(开发),接着往地下钻井,这一切都是为了把石油采上来。”这位80后的高级工程师介绍道,“我做的就是最后这一块。”

  与人们想象中“一根管子直插地下”的状况不同,石油钻井往往是倾斜着向下延伸的,而且井下的地质情况非常复杂,再加之石油往往藏在地下上千米乃至上万米的地方,因此在我国,“99.99%的油井用的都是机械采油”。

  从事机械采油研究的师俊峰每天都在跟这样一个问题较劲:如何降低能耗、提高产量又延长机械的寿命。

  这似乎是一个悖论。降低设备耗能,势必会影响到设备的寿命,设备的寿命短了,石油的产量必然就会受到影响。

  但师俊峰的“房子”里就存储着解决难题的方法。这座房子,其实是一个叫做“采油采气工程优化与决策系统”的软件,它可以优化采油器械,还可以预警可能发生的机械故障并给出解决办法。

  过去,类似的软件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价格动辄要几十万元,却没法跟国内的机械系统无缝对接。

  2008年,中石油决定自主研发适合我国机械的软件,当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机械采油室正处于低落期,除了主管所领导,只有一位员工,刚刚博士毕业的师俊峰被任命为这个项目的副经理。

  他需要领导团队,搭建这座我国前所未有的“房子”。

  师俊峰多数时间是在4个人一间的办公室里,对着电脑编程,计算数据,给“房子”的每一个房间搭出基本的框架。由于软件需要庞大的数据,他和团队还经常要去实验室里模拟油井内的种种情况,测定各类系数。

  他没有想到的是,这项“临危受命”的项目还开发了他管理的潜能。作为一个从来没有管理经验的科研新人,在项目里,他要管理的直接对象却都是比他更有资历的博导,而团队管理得好坏将影响“房子”地基的牢固与否。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