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中国农科院祁阳红壤实验站研究员文石林:植根在希望的田野上(图)
//www.workercn.cn2014-07-2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文石林(左)深入田间搞科研。

  驻守在湖南省祁阳县官山坪村,中国农科院祁阳红壤实验站研究员文石林隔三差五就要取些红壤土样,进行化验,分析,记录,存档。这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追求。

  走出校门至今,文石林已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奔波了30个年头。

  在我国南方14省区内,分布着218万平方公里的红壤。而官山坪村的实验站,正处在这片红土地的腹部。美国土壤学家索泼考察后,预言这片红土地“经过风化雨淋,将成为‘红色荒漠’”。

  为使荒漠变绿洲,文石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实验站地处荒郊野岭。进站当年,文石林一位师兄,因忍受不了这份艰苦,坚持两年后离去。随后10多年里,站里先后分来10多位大学生,面对艰苦的环境,都选择了离开,只有文石林一人留了下来。

  30年来,文石林植根红土地,执着于科研。他先后引种牧草276种,推广新技术数十项,新品种10多个,新肥料、新农药数十种,培训农业技术员上万人,有效地推进了红壤改造及退化治理。

  如今,文石林引种的牧草,已在南方14省份落地生根,他参与研究的丘陵坡地立体农作制度及配套技术,使红壤区的山更青了,草更绿了,粮更丰了,农民的腰包更鼓了。文石林也由当初的热血青年,成长为如今的红壤专家,脸上刻下了道道皱纹,头上增添了丝丝白发。

  为改良红壤,文石林下了一番苦功。

  为掌握红壤的习性,文石林和同事们先后建起了一批土壤生态长期定位观测区。其中,“水稻综合因子试验”“旱地生态恢复试验”等8个试验,已不间断地观测了33年。始于1975年的“水稻阴离子试验”,已取得了39年的观测结果。

  在红壤实验站,整齐摆放着数千个土样,这都是文石林和同事们年复一年,取样、化验、分析、存档的杰作。在他们的艰苦努力下,红壤站不仅完整地保留了建站以来54个年头的土样,还取得了16万多个土壤肥力数据、28万多个田间观测数据、40多万个气象数据……

  依托这些大数据,文石林把脉红壤地,先后参与完成了牧草引种及栽培研究、丘陵坡地立体生态农业、红壤酸化及肥力退化等10多项国家重大专项。

  如今,文石林不仅取得了博士学位,评上了研究员,担任了红壤站副站长,还先后获得8项部级科研成果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主编了3部学术专著。

  提起父亲,文石林总感到自责。2005年,80岁的父亲查出肺癌晚期,而他却忙于科研,只能抽空探望。第二年8月,父亲病情加重,母亲一遍遍地催。此时,牧草引种项目接近尾声,文石林夜以继日地总结实验结果,撰写科研报告,忙完工作,已是8月底。他连夜往家赶。到家时,父亲已不能说话。第二天,父亲便撒手而去。

  科研离不开,家人指不上。由于长期驻守野外,文石林年近30岁才成家。婚后,夫妻长期分居两地,女儿出生后,只能由妻子一人带。在家人眼里,文石林就像一部只会工作的机器。

  30年来,文石林植根红土地,选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为绿化红壤,提高产量,默默奉献着。7月的官山坪,山青草绿,稻黄瓜香。文石林奔波在这片田野上,心中升腾起无限希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