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陈应先讲述中国高铁设计历程:从总设计师之叹到总理的底气(图)
//www.workercn.cn2014-09-15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国土广袤地形复杂

  许多问题只能靠我们自己解决

  在铁四院家属楼走访时,记者偶遇匆忙赶回家吃午饭的院副总工程师郭志勇,他是中国高铁第二代设计者。

  “与普通铁路相比,高铁设计之难呈几何倍增长。”郭志勇介绍。

  普通铁路的软土路基沉降有的达到1米,而高铁路基沉降不能超过15毫米。否则,当时速300多公里的列车驶过时,就会跳起来。

  京沪高铁要穿越深陷的海基软土层,设计者将混凝土注入地下,把软土挤紧。打入地下起固定作用的长桩,有30层楼那么高。

  中国国土广袤,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日本、法国和德国等研究高铁较早的国家。郭志勇说,这些问题只能靠我们自己解决。

  哈大高铁穿越东北高寒冻土,土层高度随寒热交替而变化;沪汉蓉铁路宜昌至万州段洞穿34座隧道,路基下岩溶遍布、暗河奔流;京广线飞架长江、黄河,相邻桥墩之间沉降差不能超过5毫米……在中国高铁第二代设计者——院总工程师王玉泽、武广高铁总工程师许克亮以及郭志勇等人的努力下,这些难关一一被攻克。

  去年4月,北欧瑞典、挪威、丹麦三国谋划借高铁接入德国,许克亮受邀与会。北欧与我国东北同属高寒地区,许克亮建议借鉴中国哈大高铁经验。北欧建设征地难,他提出增加桥隧比例,中国武广高铁有2/3是桥隧。

  越来越多国家选择建高铁

  现在该是我们推销的时候了

  记者拿着《高速铁路》一书,来到铁四院老职工活动中心,打听书上署名的11位编者。两名读报的老人拿过一看,“哎呀!这个不在了,这个也不在了”,现在仅4人健在。

  记者辗转找到当年参与编写的张长镇家。敲门半晌,80岁的老人没听见,一位老邻居打电话把他喊了出来。听到当年故事,老邻居大喊:“老哥啊,原来你也研究过高铁啊。”老人腼腆一笑:“那时还都是纸上谈兵。”

  老人回忆,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通车时,参与编书的五六位就已经走了。

  至今,中国高铁设计已经走到第三代人。今年40岁的刘昌裕就是其中一员,他设计的宁杭高铁已通车。刘昌裕向记者透露,越来越多国家选择建高铁,我们正在接触,目前有一条时速200公里的高铁正在洽谈。

  昨日,陈应先还在写一篇《探索中国铁路网之梦》的文章。他说,现在是我们向世界推销高铁的时候了,与当年别人向我们推销磁悬浮不同,我们的技术已经成熟。(记者杨明安 韩玮 通讯员陈泾宏 张启山)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