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32岁的同济大学副教授庄晓莹摘得德国“索菲亚奖”
//www.workercn.cn2015-10-12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工科学者大都给人沉默寡言、不善交际的印象,庄晓莹言谈举止间则充满年轻女性特有的活力。她的妥帖和周到也令人印象深刻。当导师朱合华提到一些专业概念,她往往会恰到好处地接过话茬,给记者做进一步的讲解。

  “土木工程就是一脚站在理论领域,需要及时吸收各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另一脚要站在大地上,对接实际的对象和问题。”她讲话轻柔,语速很快,带点清淡的南方口音,常常配合自己所讲的内容做一些手势。

  出色的英文能力帮她更快地走向世界。她在本科期间通过了高级口译的考试,读研究生时因为英文好能够阅读大量前沿领域的文章,外国学者来访时能流利地做英文报告,甚至还做过专业领域的同声传译。

  现在,她给本科的同学讲授《弹性力学》。这是一门全英文课程,她搜集了世界其他名校的教材,有时还会请外国专家来同济授课。“虽然我们的教育进步很快,但还没有国际化,缺乏和世界对话的能力。”

  庄晓莹反复强调:土木工程绝不是“大兴土木”那么简单:“土木工程本质上是民生工程,土木工程研究是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我只想把这个项目做好,希望将来能给我们国家做点贡献

  平时,庄晓莹像许多“青椒”一样,给学生上课,没课的时候就看看文献,或是和自己带的研究生讨论问题,忙得连买衣服的时间都没有。

  有时候,妈妈会心疼地唠叨两句:“小姑娘折腾那么多干吗,没事去做做头发、修修指甲多好。”

  此次她申请的项目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从微观到亚观再到宏观,在计算机上完成新材料的设计。“我们想弄清楚材料的内在机理,这个过程很像上帝造物。”

  两个月后,庄晓莹将赴德国领奖。此后更久的一段时间,她将在德国汉诺威大学连续介质力学研究所与国际顶尖学者彼得•里格思教授合作,开展研发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我只是想把这个项目做好,希望将来能给我们国家做点贡献,把好的先进的科研成果带回来。”

  庄晓莹说,“想为家乡、为国家做点事”这个初衷和小时候是一样的。她虽然没有成为当年在自己眼中指挥若定、勾画蓝图的工程师,但却深深扎根在了工程理论研究领域。

  变换了一种方式,年少时的纸飞机现在重又飞回她手里。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