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让多颗卫星在同一轨位起舞
在李恒年23年的工作履历中,掌握多星共位控制技术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世界航天领域,环绕赤道上空、距地面约3.6万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被看作是极其宝贵的资源。随着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这条360度的圆弧显得越来越拥挤。
按照正负0.1度分划,这条轨道上也仅有1800个轨位。截至目前,世界各国在国际电信联盟注册的静止轨道卫星已经超过了2300颗。这就意味着,必须在同一轨位上确保两颗或多颗卫星安全运行。而且,人们发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并非静止不动,它会受到星球引力和太阳光压等摄动力影响,逐渐漂移,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轨道控制,才能维持卫星“静止”。
在航天测控领域,多星共位控制技术是公认的难题,但李恒年却把它选定为攻关方向。“万事不避难”是这位测控专家的信条。
他主持创立的控制理论和方法,不仅提高了静止轨道卫星控制精度,而且延长了实施轨道控制的周期;不仅设计提出了我国卫星双星共位方案,而且顺利解决了中外多星共位控制难题。
2007年年初,我国一颗北斗卫星发射在即,而国外已有两颗卫星抢先占据了“北斗”预定的轨位。
国家有关部门邀请李恒年等航天专家,代表中国政府同外方展开谈判。由于担心3颗卫星共位产生碰撞危险和电磁干扰,外方专家不同意中国卫星挤进来。
这是一场艰苦的谈判。最终,李恒年设计提出的卫星共位控制方案得到了两国专家的认可。截至目前,3个国家的卫星已在同一轨位上安全运行8年多,成为国际社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的一个范例。
李恒年很快出版了《地球静止卫星轨道与共位控制技术》专著,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2012年,又推出了这本书的英文版。在那部几经删改的英文手稿扉页上,李恒年写下了作家路遥的一句话:“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