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参与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茶学博士点,主持育成5个国家级茶树良种,培养了不计其数的茶叶人才,85岁的浙江大学教授、茶学家刘祖生,回首韶华岁月中每一件茶事,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都少不了责任,数十载事茶生涯中,最应该对得起的就是“认真”二字。
教学时光染白了发
1953年,在华中农学院的茶专业课堂上,一位青春飞扬的茶老师亮相。从此这三尺讲台便成了这位22岁年轻人坚守的阵地,从助教一直到教授,头发也从乌黑变成花白……
“从上课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告诉同学们,大家随时可以提问,打断讲课也没关系。我向往启发式的教育,而非填鸭式的。”刘祖生负责讲茶树育种学、茶树栽培学、茶作学、茶学概论、茶树遗传育种、茶用香花栽培学、茶树栽培育种专题和茶学专题等8门课程,而且这些课程往往需要理论实践相结合。但他并不担心自己被学生问倒。“我每次讲课前都要认真做备课笔记,把要点和相关的知识点都尽量准备好,即使被问倒了也不怕,最重要的是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
每逢毕业前实习,带着学生们到乡下实践,也是刘祖生感觉辛苦而快乐的现场教学阶段。
“我们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而是带着任务去实习。记得有一年2月底3月初,我们要对幼年、青年、老年茶树做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修剪实习。我就把学生们分成9组,分配到这个县的9个产茶区实习,每位同学手把手地教农民们怎么剪枝。”此时的刘祖生则更是不得闲,挨个去各个产茶区指导,一个地方接着一个地方跑,帮学生释疑解惑。他认为,只有真正到生产第一线参与生产实习,才能培养出以后茶界真正用得上的人才。
建我国首个茶学博士点
1984年,刘祖生担任浙江大学茶学系主任时,全国农科院校已有不少博士学位点,但茶学却迟迟没有动作。
“你们为什么没有申报博士点呢?”刘祖生曾经在华中农业大学的老师问他。
“条件还不够成熟吧。”刘祖生虽然内心仍有些忐忑,却也决心试一试。
在学校学术委员会的座谈会上,刘祖生一组“大球”与“小球”的发言,为博士点的申报铺了路。
“学科就跟开运动会一样。浙农大有很多资深的学科,比如农学、园艺等,就像是篮球、排球等大球。与本校的这些学科相比,茶学肯定是属于小球。但是小球不应和大球比,而是应该跟全国其他院校的小球比,我看咱们这小球还是有一定竞争优势的。”
校长一听,颇有几分道理。于是,茶学幸运地成为了9个学科申报中的最后一个,搭上了申报博士点的列车。
来年传来好消息,浙江大学茶学博士点申报成功,它也成为了我国首个茶学博士点,比第二个申报成功的湖南农业大学早了7年,比第三个申报成功的安徽农业大学早了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