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马衍伟: 领跑铁基超导“百米赛”(图)
//www.workercn.cn2016-09-26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取得重大突破的第一根十米线材

  2014年,马衍伟团队再次取得重要突破。

  在铁基超导带材短样性能不断获得提高的基础上,马衍伟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多芯线带材制备工艺和线带材规模化制备工艺的研究。

  “在高场强电应用中,为了防止磁通跳动,减少交流损耗,必须使用复合在金属基体中的多芯丝超导线带材。”马衍伟说。2013年初,研究小组将单芯线材进行二次装管,克服了复合包套多芯结构在成型加工中的诸多困难,最终成功制备出了国际首根高性能铁银复合包套的七芯超导线带材。

  在此基础上,他们迈出了在铁基超导长线制备的第一步,2014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根10米铁基超导线材。“我们当时很激动,因为这毕竟是第一根10米量级的线带材,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知道,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要达到实用级别,10米远远不足以满足规模化制备需要,它只是一个开始,”马衍伟说。“对于铁基超导线材的产业化应用,突破百米量级的长线制备是其中的关键点,也是该领域应用研究的重大技术难点。”

  从10米到100米有多难?铁基超导线材的制备采用的是粉末装管法。简单来说,就是将超导粉装到金属管里,然后将这个根管子不断拉长、拉细,直到成为横截面积直径为1毫米左右的细管。

  “这么细的管子里,超导芯只要有一丁点不均匀,导电性能就会变差,而且线带材越长,均匀性越难控制,这对超导线制备中的各项工艺技术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马衍伟解释说。

  不停地改进工艺—失败—再改进,成功终于到来。“我们通过对超导长线的结构设计和加工技术的试验优化,解决了铁基超导线规模化制备中的均匀性、稳定性和重复性等技术难点,最终成功研制出国际上第一根百米量级铁基超导线。”说到这,马衍伟掩饰不住的兴奋,“这一成果在圈内影响非常大,大家评价很高,认为我们迈出了铁基超导材料产业化的关键一步。今年Larbalestier教授专程来到我们实验室参观,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受到了国际权威专家的肯定。”

  执着和勤奋是成功的不二法则

  如今云淡风轻笑谈的背后是十几年如一日的执着与辛苦。家与单位只有步行15分钟的距离,马衍伟泡在单位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在家的时间。

  目前,铁基超导线材研制已成为国际范围内相互竞争的领域,对于铁基超导线材的产业化应用,突破百米量级的长线制备是其中的关键点,也是该领域应用研究的重大技术难点。美国佛罗里达国家强磁场实验室、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意大利热那亚大学等均有所布局。

  “它们的相关研究还处于线材短样性能研究阶段,还没有开展线材规模化制备研究。可以说目前我们处于领先阶段,但学术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不能放松。”马衍伟说。

  他介绍道,接下来的目标是将7芯做到19个芯,最后要实现上千芯,“已经在应用的超导材料都有上千个芯,这是我们的目标”。

  至于什么时候能最终产业化,马衍伟满怀期待同时审慎严谨:“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做好眼前。认准目标后就要坚持,不言放弃。对于任何人而言,执着和勤奋是成功的不二法则。”(文·本报记者 操秀英)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