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孙家栋近影
图1为孙家栋看望钱学森先生
图2为上世纪70年代孙家栋在卫星研制现场领导研制工作
图3为孙家栋夫妇迁京合影留念
图4为孙家栋身着解放军军服英姿勃发
图5为孙家栋在实验室里一丝不苟地搞研究 均为资料照片
即使近90高龄,他仍然在为中国的航天梦呕心沥血、奋斗不息。他说:“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导弹、卫星、“嫦娥”、“北斗”……88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院士,上周当选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孙家栋是我国航天事业60余年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在我国成功发射入轨的百余颗卫星中,由孙家栋主持研制的卫星就多达30多颗。他的人生还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以及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月球探测工程等多个航天工程的研制工作。
这位妻子眼里的“半夜望月”者,有着怎样的梦之途?
吃红烧肉让他与航天结缘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祖籍山东牟平,祖上‘闯关东’,父辈起就生长于东北,说话一口东北腔。”这是传记文学作家殷允岭对孙家栋的描述。
孙家栋生于1929年4月8日,3岁时,随父亲迁往哈尔滨,后又迁往营口。
孙家栋的一段童年经历显示出他非凡的毅力。1935年,孙家栋上了学,和母亲一样,他也是左撇子,不被学校接受,两周以后退了学。不过,一年以后,孙家栋就学会了熟练地使用右手。到营口上学后,他已可左右开弓打乒乓球,而且各科成绩优异。
可能孙家栋自己也没想到,大学时一次吃红烧肉的经历,竟让他和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2年,孙家栋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中途因二战“失学”。1946年9月,他考入锦州大学。1947年冬,受战事影响,孙家栋回到沈阳,然后打算回老家——复县北老爷庙村。
在此次沈阳旅途中,孙家栋的一个念头决定了他的巧遇和人生前途。当时,孙家栋经济窘迫,决定去找一位在沈阳的同学,也是他三哥的同学。在同学家,他巧遇在哈尔滨工作、出差过来的三哥。三哥告诉他,哈尔滨已解放,著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很快恢复。孙家栋去了哈尔滨,1948年9月,他通过资格审查,进入哈工大预科班专修俄文。
1950年元宵节,很多同学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得知哈工大预科班安排学生晚餐吃红烧肉,孙家栋决定吃完平时难得一尝的红烧肉后,再回姐姐家,便留下了。未料开饭后,校领导突然来到餐厅,为在场学生带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空军要来招人,且当晚就要赶往北京!孙家栋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当时可没想到,贪吃也会“贪”出一条传奇航天路。
亲耳听到“八九点钟太阳”之比喻
1951年9月,孙家栋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一年后,在学院大门最显眼的“状元榜”上出现了孙家栋的照片。
原来,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每年把年终考试获得全优5分的学生照片放入“状元榜”,如果年年都能连续保持,照片便会一年比一年大,并每年往上挪一次。等到顶尖级的照片所剩无几之时,也就到了学生毕业时,最后胜出的顶尖“状元”,将会获得一枚纯金质的斯大林头像奖章。
这枚奖章对学院所有学生来讲可以说是梦寐以求,获奖者可以比普通学生获得高一级军衔,优选自己满意的工作,还可以带双份工资休假3个月。孙家栋毕业前便获得了那枚人人羡慕的纯金奖章,这在中国留学生中屈指可数。
留学期间,最让孙家栋激动的日子莫过于1957年11月17日。当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莫斯科大学音乐堂接见了全体留学生。他终生难忘主席的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史平彦:航天强国逐梦人(图) | 2014-04-25 |
首任探月工程总师:月球只是起步 中国将向... | 2014-04-25 |
著名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没有纪律任何事情... | 2014-04-25 |
李鸣生:“航天七部曲”每一个细节都有根据 | 2014-04-25 |
追忆梁思礼先生:冰火淬长剑(图) | 2014-04-25 |
“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院士病逝 享年94岁 | 2014-04-25 |
赵振杰:一飞冲天的梦想(组图) | 2014-04-25 |
科学家孙家栋、潘建伟当选“感动中国201... | 2014-04-25 |
孙家栋当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 2014-04-25 |
“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辞世:我一生只干了... | 2014-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