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跟钱学森习得“严谨”一课
1958年4月,孙家栋从苏联归国,被分配到当时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前身)总体部。那年“五一”节前,他第一次见到了时任五院院长的钱学森。当时钱学森经常到总体部检查工作,并亲临设计现场和大家讨论问题,对快速进步的孙家栋青睐有加,两人接触的次数逐渐多了起来。
两年后,我国科技人员跟着钱学森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发展的航天之路,用国产燃料成功发射了首枚近程弹道导弹。那时孙家栋已经担任了导弹型号总体设计室主任。
工作中,钱学森的言传身教让孙家栋深受触动。
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火箭即将运往发射基地,按惯例产品出厂前要完成装配、测试工作。其中惯性制导系统平台上的4个陀螺应在完成精确装配后,再拆下来重新包装运输。由于时间紧,车间师傅找孙家栋商量:“4个陀螺是同一批次生产的,第一个能装上,其他3个应该没问题。是不是可以不用装了?”孙家栋觉得有一定道理,便同意了。没想到在发射场装配时,有个陀螺却怎么也装不上,只好立即向钱学森报告。
钱学森听了汇报后没有批评孙家栋,而是让大家仔细加工研磨后再试装,并亲自来到现场察看。孙家栋回忆道:“那种精密部件研磨起来很费时间,可钱老没有不耐烦。我们从下午1点开始,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4点才装好,他在现场就一直陪到凌晨4点。”这件事给孙家栋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虽然钱老没有直接提出批评,但那种无声的力量让人感到比批评更严厉。”此后,他在工作中严抓质量,再也不敢有丝毫松懈。
让“东方红一号”轻装升空
1967年,孙家栋迎来航天路上的第一次辉煌。他被钱学森点将,调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总体设计师。
在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关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工作的一次会上,孙家栋大胆地提出了“卫星许多仪器上镶嵌着毛主席金属像章”的难题。当时正是“文革”高潮时期,发表不同意见可是要冒政治风险的。孙家栋说:“总理,目前卫星的初样试验已经基本完成,可是正样卫星的许多仪器上都镶嵌有毛主席的金属像章,安装紧凑的卫星仪器可能会由于像章而导致局部发热,还会涉及重量分配,使卫星运行的姿态受到影响,另外也会增加卫星的整体重量,使火箭的运载余量变小。”
周总理认真地听完了孙家栋条理清晰的汇报,神情严肃地说:“我们大家都是搞科学的,搞科学首先应当尊重科学,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把道理给群众讲清楚,就不会有问题。”周总理的话使孙家栋豁然开朗,悬在他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顺利发射成功。“东方红一号”卫星总重量173千克,相当于苏、美、法、日第一颗卫星重量的总和,它还将《东方红》乐曲送上太空。
“换角”成为活跃于国际航天界的谈判代表
“东方红一号”升空以后,孙家栋的名字就常常和我国卫星事业的首次连在一起。1975年,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1984年,第一颗同步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两次孙家栋都是总设计师。1986年4月,他还担任我国第二代卫星“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中巴合作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的总设计师。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领导我国卫星科研工作的同时,孙家栋也开始了自己角色的转换。
1984年1月底,孙家栋正在参与“东方红二号”的发射,航天部部长张钧要他立即返京,前往德国访问。因为德国政府力促与中国签订一个航天合作协议书,并且点名要孙家栋赴德谈判。孙家栋不负众望,成功获得向德国多个卫星高科技企业派员学习的机会。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宣布,中国运载火箭将面向国际市场,提供商业发射服务。几乎同时,孙家栋出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从此,他更多地作为中国的谈判代表活跃在国际航天界。
中国宣布提供火箭发射国际服务的第二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大力神”和“德尔塔”运载火箭以及欧洲“阿里安”火箭相继发射失败。不少国家将目光投向中国。
1988年11月,经与美国休斯敦公司谈判,中国签订了用“长征二号E火箭”发射澳大利亚两颗通信卫星的合同书。1989年1月,同中国香港亚洲卫星公司签订了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合同书。但休斯敦公司告诉中方,只有美国政府发放卫星许可证,才能履行合同。
此前,美国政府提出,中美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卫星发射服务协定以后,他们才能发许可证。为此,中国航天部等部委组成中国代表团,由孙家栋任团长,于1988年10月中下旬,在北京举行第一轮谈判,最后确定:双方签署3份协议备忘录。12月7日,孙家栋又率领中国代表团赴华盛顿谈判,12天后签下3份备忘录。
一个月后,中美又签署正式的“关于卫星商业发射服务”的协议书。孙家栋多次奔走于北京和华盛顿之间,进行多项谈判。1990年4月7日,“亚洲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此后,中国陆续为法国、巴基斯坦、德国、巴西等提供火箭、卫星服务。
史平彦:航天强国逐梦人(图) | 2014-04-25 |
首任探月工程总师:月球只是起步 中国将向... | 2014-04-25 |
著名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没有纪律任何事情... | 2014-04-25 |
李鸣生:“航天七部曲”每一个细节都有根据 | 2014-04-25 |
追忆梁思礼先生:冰火淬长剑(图) | 2014-04-25 |
“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院士病逝 享年94岁 | 2014-04-25 |
赵振杰:一飞冲天的梦想(组图) | 2014-04-25 |
科学家孙家栋、潘建伟当选“感动中国201... | 2014-04-25 |
孙家栋当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 2014-04-25 |
“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辞世:我一生只干了... | 2014-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