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挑起探月工程总设计师重担
2000年,时任中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的栾恩杰频繁地找孙家栋。这两位在业内极具影响力的“老航天”满怀神圣的使命感,在一起谋划着中国航天发展的战略思路。他们又把几十年来对月球资源应用有着极大兴趣的中国科学院欧阳自远院士找来,一起切磋谋划探月工程实施的事情。
孙家栋不愧是航天工程的总体大师,他在航天发展新跨越的重要历史关头,又一次提出了独到见解。
2004年2月25日,国防科工委宣布:绕月探测工程于今日起正式实施。工程组织指挥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千年奔月之梦开始启动。此前四十多年,中国的所有航天试验都是围绕地球的活动,而探月工程则拉开了中国深空探测的帷幕。孙家栋组织有关专家经过充分酝酿后认为,绕月探测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月球这个离人类最近的天体,通过对月球由浅入深的了解,促进航天工程技术带动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向更深更广领域迈进。孙家栋作为探月工程“五大系统”总设计师,在工程方面考虑得最多的问题,自然是工程目标的实现、关键技术的解决途径和大系统的配套协调。孙家栋认为,以前几十年我们所搞的航天工程,全部都是围绕地球开展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对于探月工程来讲,是飞离地球轨道围绕月球开展研究的第一次。中国探月工程虽然比美国、俄罗斯晚了40多年,但要在科学上走出中国的创新特色,深化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为详细探测和资源开发打好基础,就要有所创新,起码要接近或达到目前国际领先水平,同时使成果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逐步得到应用。根据循序渐进的科学研究原则,探月工程将按照“绕”、“落”、“回”三步走的原则分步实施,这样不仅可以填补中国在月球及行星探测方面的空白,而且为与国际先进水平缩短距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耄耋之年仍有航天梦
与航天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孙家栋对星空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多年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脑子里只要有问题就会觉得茶无味、饭不香,沉默寡言,日思夜想。好几次或是半夜或是凌晨,老伴醒来发现床上的老头不见了,细听房间没有一丝动静,吓得她大喊。孙家栋却非常沉稳地说:“你睡你的觉,不要大惊小怪。”原来,孙家栋夜里起来是到阳台上看那挂在空中的月亮。他仔细看着月亮慢慢地移动,心里在琢磨月亮与探月技术总体的相关联系。有时他在窗前一站竟是几个小时,折腾得老伴也睡不踏实,一会儿要给他披衣服,一会儿要给他搬椅子。但有一条不变——老伴会看他的眼色行事,绝不敢打乱他的思绪,惹他不高兴。
有一次,孙家栋在阳台上从后半夜一直站到了天空泛白、月亮轮廓变淡,老伴才打趣地说:“月亮可真好看。看够了?看出名堂了?是不是该吃早饭了?”这时,他却似乎依然没有倦意,早饭比平常吃得还要多。
孙家栋吸引人们目光的,不仅仅是他的科技成果和科研历程,更有他的人生轨迹、他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心路历程和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同志的真诚。当你与他交谈时,会被带入一种宽松融洽的探讨氛围,感受到他宽阔的胸怀、深厚的修养、与人为善的美德。孙家栋的品德赢得了周围人们的敬重、信任与亲近。几十年来,他没有为名利所左右,不断地选择有价值的人生,一次又一次地获得了事业上更大的成功。
年逾古稀时,孙家栋仍壮心不已,不能停止航天之路上的探索。很多人不理解,问他:早已功成名就的您为什么还要接受一项又一项充满风险的工作,万一失败了,辉煌的航天生涯就有可能蒙上阴影。但孙家栋没有一丝犹豫。“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说,“这是一个航天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
探月工程是中国涉足深空探测的开始,很多新的课题和困难再次摆在了孙家栋面前。“距离远了,我们的无线通信能不能跟得上?产品的精度、准确性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2007年10月24日,中国探月卫星飞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当成功的消息传到指挥控制室,大家欢呼跳跃之时,孙家栋却悄悄地背过身子,流下了眼泪……
如今,孙家栋还有一个梦想,就是让“中国航天的触角能够伸向更加遥远的太空”。
(王建柱)
史平彦:航天强国逐梦人(图) | 2014-04-25 |
首任探月工程总师:月球只是起步 中国将向... | 2014-04-25 |
著名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没有纪律任何事情... | 2014-04-25 |
李鸣生:“航天七部曲”每一个细节都有根据 | 2014-04-25 |
追忆梁思礼先生:冰火淬长剑(图) | 2014-04-25 |
“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院士病逝 享年94岁 | 2014-04-25 |
赵振杰:一飞冲天的梦想(组图) | 2014-04-25 |
科学家孙家栋、潘建伟当选“感动中国201... | 2014-04-25 |
孙家栋当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 2014-04-25 |
“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辞世:我一生只干了... | 2014-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