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穷有穷吃法,富有富吃法”。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基层政府,打白条成为“三公”经费之外公款吃喝的变相手法。日前,媒体曝光河南省通许县委县政府和其乡镇单位在当地一家饭店吃喝,累计打下120万元白条,直至拖垮这家饭店。目前该县正在组织核查账目,称争取在两年内还清所欠款项。
中央明令禁止公款大吃大喝,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政府打白条引发的“账外矛盾”依然时有发生。例如前一阵,河南许昌一家猪蹄店被政府打白条欠下约70万元;辽宁省兴城市一小吃部被打白条178张,老板讨债3年无果等事件陆续被曝光。实际上,被曝光的例子毕竟有限,基层吃喝风有其分散性和隐蔽性,不少受害人出于自身利益和地方压力不敢举报,再加上监督乏力,个别地方“白条吃喝风”泛滥。
基层政府吃喝欠账“千年老赖,万年不还”的做法,肥了官员的肚子、欠了饭馆的票子、伤了政府的面子。“打白条”背后,至少可以算算三笔账:
首先是公款吃喝账。“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级政策检查往往要到乡镇一级落实。有些乡镇财政本身就入不敷出,自然成了打白条的主体。因此,检查评比等形式主义之风不止,乡镇打白条吃喝现象也就难遏。
其次是一些定点饭店“白条”账单本身也是一笔腐败账、糊涂账。财务开支不够透明,缺乏外界监督,导致有些定点饭店“协议价”比市场价更高的怪事,往往滋生腐败和浪费。然而在“前任吃喝,后任埋单”的“惯例”下,白条拖欠的烂账往往无人深究。
三是“白条易偿,公信难还”。政府打白条引发追债,不仅仅是经济纠纷,也会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失分,无形损失往往比白条累计的账目数字要高很多。
治理政府部门打白条现象是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的“必答题”。要根治这一顽疾,只有将其视为“四风”突出问题加以重视,在为债权人讨回欠款的同时,对相关人员展开问责,并将白条欠支欠收列入干部离任审计的重点科目。
根除滋生“白条”的土壤还需进一步约束权力,包括推动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构建更为合理的财政预算机制等。四川省巴中市白庙乡因不堪接待重负,5年前就开始探索乡财账目上网公示,包括招待上级领导的烟酒费等明细被悉数公布到网上。这样一来,吃的人不敢吃了,花的人不敢花了,给基层干部作风带来了深刻变化。
法制日报:公务吃喝打白条不妨多设几道坎 2013-05-27 |
李先梓:中储粮“打白条”,收购乱象引人遐想 2013-07-17 |
郭文斌:处分被“打白条”应深追责任 2013-11-06 |
钱夙伟:处分岂能“打白条” 2013-11-06 |
玫昆仑:干部吃喝打白条 旧闻岂能再“重播” 2014-08-18 |
检察日报:杜绝政府打“白条”需双管齐下 2014-10-09 |
白条吃喝 2015-03-18 |
新京报:打“白条”吃垮饭店,政府公信难还 2015-03-19 |
甘 泉:查查三公账单之外有多少“白条” 2015-03-23 |
毕业证书也打白条? 2010-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