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人才近悦远慕之日,创新活力迸发之时
姜微 季明
//www.workercn.cn2015-07-06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关键要依靠创新人才,让各行各业人才近者悦、远者慕

  备受关注的上海市《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正式颁布。20条开放程度高、突破力度大的人才工作新机制新举措,令人耳目一新。这是上海继推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行动纲领后,紧锣密鼓出台的第一个配套实施方案,彰显了上海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进程中求才若渴、聚才用才的分量。

  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

  人才是核心。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海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此,必须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大方向、全球产业变革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关键是要依靠创新人才。要聚焦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分配激励三个环节,出台管用、有效、实在和符合规律的措施。让各行各业人才近者悦、远者慕,成为国际一流创新人才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要使创新创造之才集聚,首先要营造识才纳才聚才的良好生态。这就要求创新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集聚制度,完善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的综合环境。基于这样的认知,上海此次推出的《意见》,不是零敲碎打的政策“补丁”,而是从整体环境布局,以人才政策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人才引进培养、股权激励、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创业融资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先行先试的新举措,致力于建设创新人才高度集聚、创新资源深度融合、创新机制开放灵活、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国家人才改革试验区。唯其如此,才能吸引众多“良禽”择木而栖,成就各路人才近悦远慕的新高地。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关键在人才,活力在市场。因此,必须科学把握人才成长规律,善于以市场化机制激发人才创新的动力,既纳天下英才而育之,更聚创新人才而用之,努力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展其才。担负着尽快集聚一批站在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的新使命,回应人才创新创业的新期待,上海坚持以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政策聚才用才,不仅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来去自由、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外人才集聚政策,而且进一步强化市场发现、市场认可、市场评价的国内人才引进机制。同时,坚持以更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探索从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分配激励等重点环节入手,深入务实地推进用人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力求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以财富效应激发聪明才智,让科创人才通过创新创造价值,实现财富和事业共赢。可以说,凝聚创新精神和改革胆略的《意见》,扎扎实实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闯出了一条新路。这样的先行先试值得称道。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支撑,也比任何时期更加渴求人才。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转型,也迫切需要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大显身手凿路搭桥,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创造热情和创新潜力,从而把四海贤达、八方英才凝聚到改革发展的事业中。希望各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切实在人才体制机制、培养使用上深化改革、锐意突破、善于创新,真正使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动得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和不竭的创新动力。

  新华社上海7月5日新媒体专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