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记者近日在安徽部分地区调研了解到,部分在建或已建民生工程存在建而无用、建后闲置现象,甚至成为少数主管部门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一些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重建轻管,后续运转养护资金缺乏,导致已建工程加剧折旧,损坏严重。我们应该让基层民生工程发挥更大效用。(7月15日《半月谈》)
基层是基础民生设施建设的薄弱地带,部分地区民生工程建而无用、建后闲置并不是说基层基础民生设施已经“剩余”,薄弱地带已经补强,而是部分地区罔顾基层群众的内心需求,民生工程缺少精准度,民生工程不为民,反而劳民伤财。
民生工程就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重点关注的是弱势群体,工作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不可否认,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民生工作进展不一,各地群众民生需要各样,有的迫切需要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有的迫切需要解决病有所医的问题,这就决定要以人为本搞民生,就必须充分倾听人民群众内心需求,因地制宜地实施民生工程。否则,其结果必然是各地民生工程“千地一面”,群众迫切需要的民生工程迟迟难产,不迫切甚至用不到的民生工程却一个接一个落地,钱花了一大笔,还没买来群众的满意。而且一地财力有限,建而无用、建后闲置的民生工程占用大量资金,建后作用巨大、建后利用率高的民生工程就可能缺少资金,导致资金没用到刀刃上。
可见,建而无用、建后闲置的民生工程是伤民工程,而不是为民工程,避免这类民生工程落地本身就是一项“民生工程”。而要避免这些劳民伤财的工程,必须回归到民生工程以人为本的本质,不论是部署还是落实民生工程都要走心,把民生工程做成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
之所以很多地方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走样变形,“民心工程”甚至成了地方领导一厢情愿的“官心工程”,理由如下:有部分地方领导政绩饥渴,迫切希望在任期内通过民生工程为自己贴金,不愿意花费精力倾听民意,一厢情愿地认为有了总比没有强,建了总比不建强,不愿实施个性化民生工程;有的民生项目是上级统一部署,基层没有相应的自主决定权,只能按照要求落实;亦有民生工程考核、问责等相关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才使有些地方任性地搞民生工程。尤其是民生工程考核、问责等相关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更是衍生出很多问题。要知道当前各地对民生工程的考核、问责主要停留在资金使用情况、工程进展情况等方面,对于建后效果则不再纳入考核范围,也缺少问责依据。有权力无责任,难免进一步加剧“民心工程”成“官心工程”。
要让民生工程走心,必须多维发力。各地启动民生工程,必须尊重民意、体现民意,既要善抓重点,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带有普遍性的民生问题,又要体现地区差异让基层做好符合本地实际需求的自选工程。同时进一步完善民生工程考核、问责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其他失职行为给国家利益、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领导干部依法问责,倒逼领导干部启动、落实民生工程以人为本。各地领导干部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尊重实际,去除政绩冲动,切实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
“拆迁救助”:以人为本的生动实践 2010-02-10 |
陈国琴:“学前免费教育”彰显民意至上 2012-11-22 |
民心工程莫让民众揪心 2012-12-05 |
薛晓峰:民生工程如何得民心 2013-01-30 |
斯涵涵:民心工程缘何成为闹心工程 2014-04-15 |
扬子晚报:满眼“民心”工程 看来都该实行... 2014-05-09 |
吴杭民:民心工程应实行终身负责 2014-05-12 |
吴杭民:谁该为随风而逝的民生承诺负责 2014-07-11 |
“保障房不保障”问题出在哪 2015-01-26 |
吕 正:“保障房不保障”问题出在哪 2015-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