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阿里巴巴与苏宁云商相互入股,共同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其涉及金额高达423亿元。当尘埃落定之际,一时间众说纷纭、扑朔迷离。
笔者认为,秉承虚拟商务的理念与实践,阿里与苏宁的“相逢一笑泯恩仇”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虽然难以预知具体的发生时间节点,但其必然发生却是可以预判的。
所谓虚拟商务,依据成思危先生的定义,是指根据系统工程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把实体经济的最初生产环节一直到最终的消费环节联系起来,实现综合集成、整体优化,达到提高实体经济运行效果的目的。
从上述定义可以清晰地看到,虚拟商务并不虚,其主旨是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用互联网手段打通协同,线上反哺线下,从而完成虚实结合的闭环。其通俗的表述就是“互联网+”,但提出的时间更早,内涵和底蕴也更为丰厚。
回到阿里、苏宁的合作,苏宁从实体出发,坐拥1600余家门店、680余个配送中心、30余万名员工,同时近年来发力苏宁易购,集团甚至改名苏宁云商。然而历经艰苦努力,互联网转型仍然路远迢迢,迄今苏宁易购仅占B2C市场的4.2%,与阿里系天猫的55.6%相去甚远。
阿里从虚拟出发,淘宝、天猫B2C的巨量营收利润已经成为集团支柱,然而高位再发展遭遇挑战;在电商世界,遭到后起之秀的京东商城、唯品会、聚美优品等夹攻,在实体世界,则不断受困于线下物流和服务能力,主推的O2O本地生活更是连续遭遇冷场;8月份201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阿里运营利润为51.61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25%,股价应声下跌6%,再创新低。
“阿里和苏宁,一个从线上到线下,一个从线下走向线上,双方都到了‘互联网+’的十字路口。”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一语道出了双方的心声,线上线下的O2O融合是大家共同的愿景和趋势。
前瞻思考阿里和苏宁在相互持股之后的合作落地,笔者认为,依托虚拟商务的“综合集成、整体优化”方法论,物流与线下服务的对接必然是首选,阿里在线上的庞大引流和交易量,适配苏宁线下同样庞大的仓储、门店群和服务团队,真正将天网、地网合二为一,将使得阿里的“菜鸟”网络真正找到全国覆盖、服务好且成本低的经营依托。
进一步展望未来,除了末端的零售与服务外,在更多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倾力参与下,阿里和苏宁的战略合作还可能深入采购、生产、交换、流通等领域,将大规模客户定制(C2B制造)、供应链规模集采、第四方物流等领先理念用“互联网+”的方式实现,从而进一步诠释虚拟商务的深内涵和高价值,形成“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产业集群新风貌。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虚拟商务研究室企业顾问)
新华时评:电商促销如何叫座又叫好? 2012-11-13 |
叶德磊:MBA不愁本土案例 2013-02-26 |
经济日报:阿里巴巴为啥“押宝”智能物流 2013-05-30 |
汽车评论:车市“跨界营销”是把双刃剑 2013-06-19 |
叶德磊:微信红包不会是创新的终结 2014-02-10 |
陈 静:从资本动向看电商变局 2014-02-14 |
李 易: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2014-09-22 |
吴应海:“双11”前要约谈更要敢于监督和... 2014-11-04 |
杨兴东:双十一结束 反思不能结束 2014-11-13 |
中国青年报:阿里巴巴打假不能只晒成绩单 2014-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