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小儿咳喘灵、强力枇杷露、速效救心丸……这些耳熟能详的药名或将改头换面。国家食药监总局1月11日公开征求对中成药命名新规的意见,要求以电子邮件形式发至总局指定邮箱。记者检索发现,按照新规意见,数千个药品或将需要改名。
不能叫“精”了,“风油精”坐不住了;不能用人名,“马应龙痔疮膏”不淡定了;不能用地名,“云南白药”哭晕在厕所……一竿子扫过去,数千个中成药中枪,个别“误伤”在所难免。看看时下的中成药的命名以及宣传,就不难明白,这个领域走到被整肃的田地,可谓咎由自取。“宝”“灵”“精”“强力”“速效”等夸大、自诩、不切实际用语,或“御制”“秘制”“精制”等溢美之词,在中成药的命名及宣传上比比皆是。有人统计,仅含“灵”字中成药品就有2000多种。
中成药命名不当,夸大宣传,最大风险就是误导公众。公众望药名生义,看药名买药,好处在于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毕竟“清热解毒丸”“止痛丸”比“对乙酰氨基酚片”“吲哚美辛”更浅显易记,弊在容易被溢美的名字或夸大的宣传误导,导致“吃错药”。药品是特殊商品,事关患者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不同药物的适用情况不同、禁忌不同、服用方式不同,仅凭药名购买,安全风险巨大。是以,规范中成药品命名,减少暗示疗效、误导使用和不适当宣传产品的文字和标识,势在必行。
中成药品之乱象,命名是其一,还有更多需要注意。譬如添加西药成分,就是一个争议已久的话题。由于含化学成分的中成药服用过量,或与其他药品混合使用,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在一些国家或地区,中成药是不允许添加西药成分的。而在我国,这样“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中西药复方试剂却大行其道。近年来,有识之士不断发出“淘汰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的声音。
再如中成药品滥用,时下甚为常见。中医是讲辩证医治的,同一个病状不一定用同样的药。例如,风寒感冒的患者选用清热药来治疗感冒,不但不能治愈,有时反而会加重病情。不懂辩证医治的医生随便开中成药,多少有点不负责任。
中药是中华瑰宝,但也少不了规范。从命名开始,规范不断深化,使之更科学、更有效。
辛士红:让潜规则失去生存的土壤 2014-05-12 |
一点即破 2014-07-03 |
导游小费不宜制定标准 2015-08-21 |
徐宏洲:国学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 2015-08-28 |
“小米”变大米 2015-09-16 |
规范旅游市场当有用餐管理之细 2016-06-14 |
规范中成药命名应避免误伤 2017-01-17 |
中成药改名是个系统工程 2017-01-17 |
微议室 2017-01-18 |
过文明年 2017-02-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