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网评

今日推荐

疫情之下的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须重视

彭亮
2020-07-12 14:52:20  来源:光明日报

  新冠肺炎防控期间,“野外课堂”“帐篷课堂”等乡村儿童上网课的场景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也让人们看到了乡村儿童学习的困难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尤其是,当父母复工,而学校处于停课阶段,亲人和同学远离,乡村儿童可能面临着心理上的“空洞”。正因此,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应得到重视,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疫情防控下,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面临着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倍增的不安全感。因为疫情,乡村儿童对父母的离开多了一份不安全感,他们更加希望父母赶紧回到自己的身边。他们甚至担心父母可能会感染病毒,永远也“回”不来。其次是突显的距离和孤独感。疫情的影响和乡村居住的分散性使得儿童更加远离同伴,有的乡村儿童在其家附近根本没有同龄的伙伴,连“遥遥相望”的愿望都无法实现。缺少同伴的他们大多和老人相伴,但老人都忙于日常工作,无暇顾及他们的心理,这份孤独感如果没有得到合适的填补或转移,将会对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最后,在疫情期间他们还会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停课不停学”,乡村儿童每天接触网络时间较多,如果缺少父母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沉迷于手机游戏、产生网瘾等,带来新的心理健康问题。

  笔者所在家乡就是一个典型的乡村留守儿童地区,村里很多儿童的父母已经复工,孩子就交给老人。这些孩子不愿与人交谈,整天捧着手机,基本都是刷视频、玩游戏等,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亟须引起重视。

  就外在层面而言,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需从父母、学校乃至社会三个层面予以支持和帮助。外出务工的父母,此时应更加关注自己的孩子,与孩子更多地沟通。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多和孩子聊聊天。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安心,更传递给孩子千里之外的温暖与关爱。父母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与孩子进行更多的沟通,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做好孩子的倾听者和倾诉者,父母可以激发孩子的沟通欲望,给他们提供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从而让他们获得自我肯定感,促进乡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精神与人格的健全发展。

  对于留守的乡村儿童来说,学校是他们最重要的社会交往场所。由于疫情的影响,在学校停课、父母却已外出复工这段时间里,孩子面对的就是孤零零的自己,孤独、无措、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可能潜滋暗长。此时的他们,最渴望的是来自他人的关心。因此,虽然没有复课,老师也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帮助他们制定健康的生活作息,监督他们合理地使用网络,发挥学校的纽带作用,帮助他们填补内心的空白。此外,政府和社会也要多关注乡村儿童。比如,为困难儿童送去清洁物资和防护物资,宣传防疫知识,帮助他们学会正确使用口罩,做好自我防护,让他们远离病毒,并开展心理疏导,消除他们的恐惧心态。

  就儿童自身而言,要关注其心理应对能力的培养。父母和老师应该指导和帮助乡村儿童,一方面使他们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学习方式,以避免不良习惯的产生以及返校之后可能存在的心理调整期;另一方面学会相关应急事件的处理方式,尤其在父母回城复工之际,掌握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此外,乡村儿童也要学会合理调适孤独的能力。外在的帮助和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乡村儿童的孤独感,但无法完全消除这份孤独感。乡村儿童需要主动地寻找有益的“伙伴”来减少这份孤独感。从可行性出发,他们可以与好书籍交朋友,从文字中开启一个新的世界;可以自创游戏,学会自娱自乐;也可以观察自然万物的变化,发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学会有意识地、主动地驱赶内心的孤独,学会勇敢面对和处理孤独,获得调适孤独的能力,能让自己的心理充满阳光和活力。

  乡村儿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对象,而疫情之下的他们面临着更多的困难,更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怀和帮助。我们应给予乡村儿童更多的爱和关怀,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彭亮,系南京晓庄学院教育学院教师)

编辑:宋环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