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新闻观察】乡镇“错时延时工作制”,不妨一试
杨玉龙
//www.workercn.cn2017-11-08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对乡镇而言,坚持以“主动适应群众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只要在法律法规范围内,适当调整作息,既不让群众吃闭门羹,又保护好干部的劳动权益,就是工作机制上的创新,就值得推广。

  每月有一次8天长假,但要连续上班22天。近日,贵州省清镇市一项工作时制改革试点广受关注。从11月1日起至2018年5月31日,将用半年时间,在全市9个乡镇部分岗位试行这项工作。对此,清镇市委组织部表示,试点旨在打好服务“时间差”,解决群众特别是“上班族”上班忙、农民农忙等由于时间关系办事难的问题。(见11月6日《南方都市报》)

  乡镇工作具有特殊性,“错时延时工作制”可以说是贴心之举。一方面,乡镇干部直接面对群众,有时上下班没有准点,赶上周六周日加班,再想补假很难;另一方面,“错时延时工作制”可以有效减少服务群众的时间盲点,又能使机关干部的休息权得到充分保障。

  据了解,当地试点工作遵循五大原则,包括坚持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中心工作不受影响;坚持标准工时制为基础,实行错时延时制,总体上每月上班时间不得低于22天即176小时;坚持立足实际改,不搞一刀切;坚持灵活安排与严守工作纪律相结合;提升工作效率、便捷服务群众。这些原则,确保了当地职能部门有可能在遵守工作纪律和尽力服务群众之间寻求最大的平衡。

  实际上,类似的连续上班、持续休假制和错时延时服务措施,早在2014年,就曾在贵州省六盘水钟山区推行——当地大湾镇实行了上班23天和连续休假7天的工作制度,确保每天(包含法定假日)都有工作人员在岗提供服务,受到群众好评。

  《公务员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公务员实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休假。公务员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应给予相应补休。对乡镇而言,坚持以“主动适应群众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只要在法律法规范围内,适当调整作息,既不让群众吃闭门羹,又保护好干部的劳动权益,就是工作机制上的创新,就值得推广。

  一些县市级部门也在积极推广错时延时工作制。比如,从今年8月1日起,成都11个行政事业单位试点错时、延时工作制,以推动实现服务无盲区、监管全覆盖。此项改革不增加人员编制,并落实轮休补休等配套政策,确保法定节假日工作不断档,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当然,在施行“错时延时工作制”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则注重因地制宜,具体怎样实施,不妨听听干部和群众的意见;二则实施过程中应做好统筹安排,做到为群众服好务和保障干部休息权的相互平衡;三则“连休很美好,连上也累人”或许存在争议,不如多些宽容与谅解,只要有助于推动基层工作,这样的工作制不妨尝试并推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