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鸿茅药酒,谁“喝醉”了?
//www.workercn.cn2018-04-18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新闻——据多家媒体报道,日前,鸿茅药酒成为舆论焦点。广州医生谭某在网上发帖,称其含有多种毒性中药材,是“毒药”,随后被内蒙古警方“跨省抓捕”;鸿茅药酒广告曾被多地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被暂停销售数十次。目前,国家药监局表示,正组织专家对其由非处方药转化为处方药进行论证;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认为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并变更强制措施;公安部启动相关执法监督程序。

  用药安全,不是小事

  一方是十年违法没人管,一方却一朝吐槽被拘捕。这样的反差,绝不是地方法治生态的荣光。个人质疑“鸿茅药酒是毒药”当然略显夸张,但如果能够唤醒国人的用药安全意识,似乎也是一桩公益之举。只是,民事领域能解决的问题,犯得着刑事手段操心?这种急吼吼的姿态,传递的是怎样的法治理念?(邓海建)

  边界何在?

  鸿茅药酒是甲类非处方药品,不是酒也不是保健食品,但却在广告中夸大其词、误导民众,招致调查和处罚;而医生罗某在事实调查清楚之前为其冠以“毒药”名号,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引致抓捕。希望此案能有一个公正的说法,给民众上一堂法治课,明白什么当做,什么不当做,什么叫逾越法规界限。(斯涵涵)

  跨省抓人如何合法

  跨省抓人一般应遵循几个要点,一是查清事实,证明跨省抓人对侦破案件的确十分必要;二是完善程序,办理相关法律文书,比如逮捕通知书等,积极与当地警方对接协调;三是在抓捕前,应该亮明身份,出示相关法律文件。反观此事件,警方将人带走的过程存在诸多瑕疵,没有很好地履行法律程序。因而公众对警方抓人究竟是出于履行职责,还是保护地方企业的目的产生联想也就不足为奇。(刘剑飞)

  药酒映照出监管“醉态”

  一边是多地食药监部门对鸿茅药酒发出大量违法广告通报,并作出暂停销售的惩治决定,一边却是内蒙古食药监部门和广告批文核准部门的1034个广告批文,这对矛盾实在是诡异,让人费解,也照见相关监管的“醉态”。这种醉态需要用问责和惩处来清醒。(朱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