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社评-正文
不设防的防伪标签让消费者情何以堪?
蒋菡
//www.workercn.cn2016-08-2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防伪标识属于维护正常市场交易秩序的特殊产品,这个生意不是光冲着钱就能去做的,企业应当增强自律意识,否则,恐怕会出现更多“贼喊抓贼”的尴尬局面。

  据8月22日新华社报道,防伪标签是打击和防范假冒商品的重要手段,而记者调查了解到,看似“高技术”的防伪标签却能在网上轻易购买:一个防伪标签只需不到一分钱,二维码防伪的扫描结果可随意修改;一些假冒商品加上防伪标签验证,竟然成了“正品”。

  大多数消费者没有识别商品真伪的“火眼金睛”,原本以为借助防伪标签可以去伪存真,没想到防伪标签本身就真伪难辨,甚至沦为假冒伪劣商品鱼目混珠的通行证。如此不设防的防伪标签,让消费者情何以堪?

  假冒伪劣商品是消费者心头大患,更是不少知名品牌生产企业挥之不去的痛。以五常大米为例,据称其年产量至多105万吨,但业内人士估算,全国市场上标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万吨。横行无忌的冒牌货不仅让消费者上当受骗,且侵害了正牌企业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防伪标签一度被寄予厚望,希望它成为有效遏制假冒伪劣产品的“防火墙”——防伪标签就像人的身份证,一物一码可溯源,通过它可以查询到某个商品从生产车间到销售商家乃至消费者手中的轨迹。可惜,本是防堵假冒伪劣的技术手段,却沦落到自身要打假的地步。

  据报道,防伪标签市场上造假手法多样,商品上用哪种防伪标签,很快就出现对应的造假产品,甚至曾经出现假冒的查询防伪标识后台系统。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苦,阳澄湖大闸蟹体会最深。近年来,阳澄湖大闸蟹用上了防伪标志,未曾想,山寨蟹贴上了山寨的防伪标识继续肆无忌惮地横行,去年就出现了“防伪戒指满天飞”的现象。所以,防伪标签生产企业必须不断加强研发力量,在提高防伪标签本身的技术含量上下功夫。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防伪标签制作公司在利益驱使下,既防伪又造假,使得这一市场乱象丛生。就像火药一样,同一个技术,既可以造福于人,也可能危害社会。防伪标识属于维护正常市场交易秩序的特殊产品,这个生意不是光冲着钱就能去做的,企业应当增强自律意识,否则,恐怕会出现更多“贼喊捉贼”的尴尬局面。即便是单从做生意的角度出发,防伪标签市场前景广阔,但如果制售假冒防伪标签的乱象不能及时扭转,广大消费者丧失了对防伪标签的信任,那么距离这个行业的凋零也就不远了。就像拉菲一样,超高的利润让假拉菲层出不穷,但假货一多,也断送了这个原本处于上升期的市场。

  针对防伪标签生产的乱象,人们不禁要问:监管去哪儿了?防伪行业目前虽然有许可证制度,但不够严格。据统计,目前,拥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防伪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数量仅为300多家,但实际上,全国有超过5万家企业从事防伪印刷业务。目前的《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对假冒防伪标识违法违规行为难以形成有效遏制。此外,目前我国涉及防伪行业监管的部门不少,主要有质检、工商、公安等,某种程度上可能存在“九龙治水”、责任分散的问题。

  由此看来,要终结防伪标签不设防的乱象,亟待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减少监管盲区。与此同时,质检、工商、公安等监管部门要加强协作,在源头上对生产企业进行闭环监管,严格准入制度,对生产过程及产品流向实施全流程监管和全方位监控,并加强对造假企业的打击力度,加大震慑力。

  百密或许亦难免一疏,最有效的防伪标签还是在每个商品生产者、销售者的心里。唯有大家确立起对法律法规、行业规则的敬畏,赚钱时坚持赚良心钱,才能真正树立起一道防伪的铜墙铁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