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陈醋造假事件其实给各地敲响了警钟——有多少地方的特产能经受得住媒体的暗访和调查?别人今天的被动未必不是自己明天的窘迫。
国庆假期,《新京报》记者在山西平遥古城调查发现,不少商家所谓的“自酿醋”实则来自城外农村的小作坊,有的商家将2元一斤的醋包装成老陈醋售价上百元,有的食醋作坊及醋厂生产环境脏乱差,还有醋商坦言“专坑外地人”。10月8日,当地监管部门对平遥县范围内的食醋生产企业及小作坊进行全面检查,多家无证生产及销售的商户被查处,相关部门还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检查。
监管部门闻声而动,反应迅速。问题是,如此拙劣和明目张胆的造假,在媒体曝光之前,相关部门没有察觉吗?有没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嫌疑?
“走过路过不能错过”,买点地方土特产是不少出行旅游者的“标配”。而老陈醋无疑是到山西的游客的重要选择之一。遗憾的是,就在这个拳头产品和招牌上,老陈醋深深地伤害了游客的心,也重重地打了当地商家的脸。
晋商文化和晋商精神在山西源远流长,它们曾经铸就了中国商业文明的典范。晋商的成功,“诚信”二字至关重要。令人尴尬的是,今天,平遥古城里有人一边卖着造假陈醋,一边向游客介绍着晋商的诚信故事。
不能因为一些商家在陈醋上的造假而否定整个地域、否定当地的整个市场秩序和文化。问题是,消费者的信赖不易培养,但信赖的崩塌或许一次失信就够,那些坚守诚信、规矩酿醋的商家恐怕也要无辜“躺枪”了。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对整个酿醋产业来说,平遥古城里的商家和山西所有醋商是“队友”;从山西的旅游发展和口碑来说,平遥古城和省内所有知名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是“队友”。从这个角度看,给了平遥陈醋、醋商乃至平遥古城重重一击的,不是镇江香醋、保宁醋、永春老醋等,也不是徽州古城、丽江古城、凤凰古城等,而正是本地的同伴、“邻居”和“队友”。“队友”如此,无可奈何。
地方特色美食,往往是一个地方吸引力的加分项目。就像武汉热干面、哈尔滨红肠、西安羊肉泡馍、北京烤鸭等,都给当地旅游增加了不少魅力,对旅游经济、地域经济的贡献也很大。透过这些特产的品质、工艺和性价比,游客也可以感受到当地的商业气息、市场秩序,可以窥见其地域文化、文明风貌。越是知名的景区和地方、越是受欢迎的地域商品和特产,越应该起到标杆示范作用、越要与自己的“身价”相得益彰,而不能自毁前程。
坚持“做自己”,坚守“原来的味道”,不受不良营商环境和风气的侵蚀,不因为有人缺斤短两、以次充好、滥竽充数、漫天要价而随波逐流、同流合污,这是地方特色产品永葆市场和口碑的重要前提。遗憾的是,现实中一些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把亮点、卖点、看点搞成了“污点”,把金字招牌搞得“锈迹斑斑”,把一手好牌打成“烂牌”。更让人遗憾的是,对市场秩序和商家经营活动负有监管之责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常常对乱象视而不见、无所作为、听之任之——由此可见,市场上的乱象并不完全是市场本身的问题。中消协近日发布的《2017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商业诚信问题依旧是“老大难”,“假冒伪劣、缺斤短两、价格欺诈、虚假宣传、商业诈骗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屡禁不止,不少消费者面临的第一困扰往往是真不真、贵不贵、实不实、够不够等商业诚信问题,影响放心消费、安全消费、快乐消费。”可见,诚信这块招牌的分量有多重。
平遥陈醋造假事件其实给各地敲响了警钟——有多少地方的特产能经受得住媒体的暗访和调查?别人今天的被动未必不是自己明天的窘迫,有些砸脚的石头真的是自己搬起的——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