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一名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因在家长群众中要求学生当晚完成作业“数一亿粒米”,并且是“一粒一粒数”而引起舆论争议。因为,这个作业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一亿粒米大概有8吨多重,一个人昼夜不停地数,最快也要一年以上时间。不知道这位老师在出题之前,有没有读过《西游记》中,凤仙郡米山面山的故事,亦或是国际象棋中,棋盘上的米粒的故事。
事实上,小学教育阶段奇葩作业屡见不鲜,很多作业不仅超出了小学生知识和思维所能及的范围,也超过了家长的能力范畴,类似“一亿粒米”的作业并不是个案。与其去一个个探讨老师的教学水平,不如去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奇葩作业?
自1998年减负取消小升初入学考试后,在小学阶段,教师和学生都没有了成绩量化考量。旧的考量标准没有了,并不意味着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就是没有目标的放养教育。但问题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对老师的考量标准到底是什么,在很多地方,既缺乏明确标准,也缺乏量化依据,旧标准没有了,但新标准一直没健全起来。
新标准的缺失,反映在了诸多方面,并无教育价值、操作性又困难的奇葩作业,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加之许多学校并无充足的软件和硬件基础,学生许多课后教育的作业只能代求家长帮忙,自然让这些所谓“素质类”、“发散类”的作业累坏家长。比如,万圣节要求小学生雕刻出一个南瓜灯,小学生别说有没有力气凿穿南瓜,家长去哪儿买到整只南瓜都是个问题。
如果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失去目标方向和量化依据,就会出现了两类现象:在学校里,打着各类所谓提高想象能力、实践能力的奇葩作业屡屡出现,而在校外,家长也不知道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该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最终导致各种课外班、奥赛班层出不穷。
小学阶段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孩子,通过学校教育,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基本的辨识能力和生活能力,最终具备能够进行下一阶段初中学习的学习能力。达成这样的教育目标,方式方法有很多,但奇葩作业,显然是其中最没有效率和效果的一种。
(本栏目文章系中工网原创,网媒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中工网”,平面媒体如转载须经本网授权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