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参加“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记者们提问频次最高的问题之一是“您眼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子?”每个采访对象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除了“吃饱穿暖”这一最基本需求,还有更多对美好生活的具体期待和向往。
“能够登上舞台并且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表演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宁夏固原市原州区50岁的农民大姐柏丽香,自幼酷爱秦腔,后来结婚生子、照顾家庭,“舞台梦”一直无法实现。如今,民办公益性文化基地乡村文化大院在当地不断涌现,她开始有机会登台为乡亲们表演节目,虽然只是外人眼中小小的乡村舞台,但每次登台柏丽香都会认真完成演出。在柏丽香看来,这就是小康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更多的农民有方法、有能力通过智慧和劳动摆脱物质上的贫困。
宁夏中卫市成义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成义,是当地有名的西瓜种植大王,他的诉求与瓜田里的一个个西瓜有关。今年合作社6万个高标准富硒硒砂瓜喜获丰收,合作社社员的收入有望大幅提高。在互联网电商时代,乡村电商发展是大势所趋,让张成义有所担忧的是,在偏远乡村,物流体系建设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出村进城还需不断突破物流瓶颈。他希望交通物流更加便利,以此打开更多的销售渠道。
柏丽香、张成义的不同诉求代表了许多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不同社会成员个体之间的差异化需求。在“吃饱穿暖”之后,每一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梦想和憧憬也有所差别,这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面小康的“全面”,意味着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简单说,就是要实现每一个个体实实在在的“小目标”。
在采访中,记者经常为当地经济发展翻天覆地、城乡面貌沧桑巨变而惊叹,与这种喜人变化相伴随的是,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并且持续趋向改善,这不仅反映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新变化,也见证了当地从贫苦到脱贫再到致富的华丽蜕变。
当一系列“红火”“飞跃”的数字变得不再罕见,其背后每一个奋斗者的个人发展与需求更应被认真对待、精准帮扶,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必然要求。
满足新需要,回应新期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无疑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好当地的综合态势,在着眼全局的基础上兼顾个体利益,因时因地制宜,在合理统筹整体与个体关系中完成全面小康任务。
尤其是在制定个体发展目标时,更应有所侧重、区别对待,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个体的实际需求,量体裁衣、设定客观实际的“小目标”。只有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需求,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身处其中的每个人才能拥有出彩的机会和“高光”的时刻,每个人眼中的小康社会才能更加清晰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