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国际随笔

日本捕鲸遭“当头一棒”

工人日报—中工网 毕振山
2018-09-17 07:49:17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9月10日至14日,国际捕鲸委员会在巴西弗洛里亚诺波利斯举行了两年一度的大会。会议否决了日本提出的恢复商业捕鲸的提案,还通过了一份认定捕鲸不再是必要的商业活动的宣言。有分析指出,志在使商业捕鲸合法化的日本在此次会议连遭挫折,但考虑日本30多年来从未停止捕鲸,未来反捕鲸国与日本等捕鲸国的斗争恐将继续。

  本届国际捕鲸委员会主席由日本东京海洋大学教授森下丈二担任,日本计划借此机会促成恢复商业捕鲸提案。在提案中,日本列举了几种日方认定数量已经恢复到可以捕捞的鲸种,同时提议设立可持续性捕鲸委员会管理商业捕鲸。不过在14日的投票中,该提案最终以41票反对、27票赞成被否决,距离提案通过所需的三分之二赞成票相差甚远。日本代表团团长、农林水产副大臣谷合正明在表决后说,国际捕鲸委员会没有“履行职责”,暗示日方可能会退出国际捕鲸组织。

  在否决日本提案的前一天,大会还以40票支持、27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宣言》。该宣言虽然不具法律约束力,但认定捕鲸不再是必要的经济活动,建议把观鲸作为商业利用鲸的唯一方式,这对日本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打击。不过,由巴西等国提出的南大西洋鲸保护区计划同样因未得到足够票数而被否决,该计划于1999年首次提出,至今近20年始终未能成为现实。

  国际捕鲸委员会成立于1946年,目前共有89个成员国。为保护鲸类,国际捕鲸委员会于1986年通过了《全球禁止捕鲸公约》,在全球禁止商业捕鲸。然而日本等国无视禁令,从1987年起开始以“科研捕鲸”的名义在南极海域和西北太平洋海域捕鲸。与此同时,日本也扶持一些国家加入捕鲸委员会,以投票支持恢复商业捕鲸。2014年日本恢复商业捕鲸的提案被否决,同年联合国海牙国际法院裁定,日本在南极海域捕鲸并非出于科研目的,要求日方停止这一活动。日本将当年的捕鲸仅限于西北太平洋海域,但第二年又恢复了在南极海域的捕鲸。如今,日本自己设定的每年捕鲸数量为333头。

  从目前来看,支持捕鲸的主要有日本、冰岛、挪威等国,反对捕鲸的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欧盟一些国家。支持捕鲸国认为鲸鱼数量已恢复至健康水平,反对捕鲸国则认为捕鲸不仅威胁鲸类种群,而且通过捕杀进行科研已无必要。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日本恢复商业捕鲸的提案再次被否决,但这并不足以阻止日本继续捕鲸。在日本,捕鲸不仅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也是一种产业。如果日本将来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很可能会进一步无视现行的捕鲸禁令。对于反捕鲸国和环保人士来说,要让捕鲸彻底成为历史恐怕还需要更持久的斗争。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95后新员工缘何爱跳槽

    到今年秋天,第一批步入社会的95后大学生,工作正好满一年。但是,与他们的前辈相比,90后的跳槽更加频繁,短短一年时间里,许多人已经开始做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了。

  • 中工时评:中非合作: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边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是拥有世界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洲。金秋九月双方在北京的一次次“握手”,再次唤醒了两块大陆有关友情的温暖回忆

  • 中工时评:重信务实成就中非友谊

     在9月3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指引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 中工时评:“刷亮”凡人善举,传递人间善意

    据媒体报道,近日“阿里正能量”项目研究报告发布,该公益项目自2013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坚持每周对发生在全国各地的正能量事件进行推送、传播和评选,并颁发正能量奖金,5年来该项目获奖者已达5000多人。

人物

  • 记者手记|83岁牛犇:中国影坛常青树 老牛奋蹄仍不晚

      “有人说文艺界是离名利最近的行当,但是我们不要光看到掌声和鲜花,要看到自己的距离。不管怎样,不能辜负习总书记对我的希望,要努力成为有觉悟的文艺工作者,要走进生活,到人民当中去,刻画他们,演好他们。”牛犇的话,字字句句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情怀与本真。

  • 58年的人生,32年的守岛

    今年7月27日,“时代楷模”、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 今天的朋友圈被她们刷屏了!

    她们一位是救了四命的新娘,另一位是为救学生献出生命的女教师,她们的善良与担当,感动了整个朋友圈!这是近日发生在青海门源的一起惨烈车祸。两辆车8个人,1死7伤,让人揪心。她叫周炜,被许多人称为朋友圈最美的护士、最美的新娘。蜜月中的新婚小夫妻

  • 坚守心中的“开山岛”

    心在哪里安放,人生之树就会在哪里生根。王继才第一次登上开山岛时,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名人”。他之所以能在贫瘠的小岛写下人生的华章岛,在他们的脚下,也在你我的心中。对国土的热爱,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一种情愫;对国家的热爱,是滋养我们精神的一种养分。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