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波:抹黑英雄恶搞历史成网络公害
//www.workercn.cn2015-06-25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底线不可触碰
质疑历史应有底线,那些经过历史评定的、民族达成共识的历史人物,已经成为整个社会象征符号
在刘胡兰牺牲60周年之际,某教授在博客中发文,称女烈士刘胡兰并非被国民党所害,而是死于乡亲们的铡刀下,引发轩然大波。随后,又有人中伤刘胡兰“精神有问题”“是红军连长的小三”等。6月14日,互联网上《亲历者讲述刘胡兰的真挚恋情》一文受到网民追捧,该文通过实地采访当事人,让谣言不攻自破。
互联网时代,信息是先发布后过滤,“无数普通个人都可以运用新兴传播技术成为直接面向公众与社会发声的信源。因此,‘未经证实’或‘未经官方证实’就进入社会的信息,从数量上呈现爆炸式增长。”对于网络谣言的产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何威这样表述。
除却“空穴来风”式的凭空杜撰,把历史事件或人物孤立起来看,以偏概全,以支流代替主流并得出结论也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大特征。
“质疑历史应有底线,对于那些经过历史评定的、民族达成共识的,进而成为整个社会象征符号的历史人物,不可随意触碰,这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的基本价值。”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
“在任何国家都如此,包括西方社会。”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帆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这类历史英雄形象已经不仅仅是科学问题,更是信仰问题。”
面对网络一些“翻案风”,国防大学教授徐焰表示,“这种鼓噪的目的,只是想说中国革命的对象都是些‘好人’,并以此来否定当年的革命战争和建立新中国的合理性。这根本就不是追求史学‘公正’,而是一种政治斗争手段。”
有专家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网上“任性”的背后,是一些别有用心者的阴谋,不仅涉及史学领域的大是大非,而且关系做人立身的根本。如果长期无视甚至放纵,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编辑:刘唯佳
燕赵晚报:GDP统计“一张嘴”不能再拖延 2010-04-26 |
人民日报海外版:影视剧“历史”之魅当去 2009-04-30 |
人民日报海外版:影视剧“历史”之魅当去 2009-04-30 |
蔡 俊:敬畏我们的历史 2014-01-28 |
商 汉: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张灵甫 2015-01-29 |
中青网:正能量源于对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2015-04-21 |
一周道德点击 2015-04-24 |
每个人都有责任守护先烈的荣光 2015-05-19 |
事关历史要守住“老实学”底线 2015-05-25 |
田亮可以演雷锋吗? 2009-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