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谢晓刚:疲于私了的油井怎能堵上漏油的窟窿
//www.workercn.cn2015-08-17来源: 荆楚网
分享到:更多

  陕北油气资源丰富,大量的油井开采油气资源的同时漏油事件频现。漏油事件之后大量问题显现,油企与百姓关系紧张,10日晚,因百姓要求提高补偿款,3位生产队队长被刑拘。(8月17日《京华时报》)

  陕北油井漏泄事件频发已不再是秘密,特别是8月2日下午6点左右,延长石油西区采油厂一油井平台4195井场发生原油泄漏,大量原油流入河道,引发媒体、舆论关注以来,起底了当地油井频繁漏油乱像。

  吴堡乡杨洼沟门村的杨先生几年前离开村里到县里生活,回忆起村子里这些年的变化,杨先生说,自从2005年村里的油井突然间多起来后,村子变了样,村民们也变了样。一些人开始“靠油吃饭”,他们靠偷油倒卖原油为生,只要油井发生漏油的事就会和油田上的人要补偿款,“有了井场后,一部分村民就等着只要有漏油就去要钱”。

  油井一夜之间多起来,村子发生了变化,村民们也变了样。本来这是件好事儿,合法开采油田,带动一方经济,利了国家、富了村民,无可厚非。但滑稽的是,在陕北这种变化却是油井增多、村民可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少,油井漏油频繁,污染越来越严重,村民们也逐渐由厚道变得“漫天叫价”,油企与村民关系恶化,“靠油吃饭”不再是当地油井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成为当地百姓讨生活的途径。

  当地村民称被原油或是打井产生的泥浆污染严重的土地两三年之内都种不了庄稼,第四年即使种上,原来亩产2000多斤洋芋也会减产到亩产500斤左右。事故调查中心曾对外解释,石油管道漏油事件频发,一是因为输油管线建设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当地建设设计标准低,使用寿命有限;二是企业对环保工作不够重视,管理不到位。

  一边是失去土地却要继续讨生活的当地百姓,一边是管道建设标准低,甚至不达标的油企。漏油事件频发、赔偿讨价还价也就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大事变小、小事化了,只要事情不闹大,不让官方难堪,花点钱堵上百姓的嘴,油井的生产就是安全的。在这种习以为常的“私了”中,企业、村民都开始变了,双方唯有在钱上方能达成共识,日复一日中,漫天要价、斤斤计较也就成为当地村民与油企唯间的常态。

  只要企业肯出钱,村民不闹事,生产能继续,税收正常,当地有关部门当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政府也要“靠资源”吃饭,只要事情不闹大,大家日子都好过。正是因为这种管理思维的存在,油井存在的隐患无法得到根除,企业安全生产观念得不到匡正,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地依然在每次原油漏泄中逐渐变小。

  可以说,当地村民观念之变,恰恰说明当地政府治污观念、安全生产观念的陈腐,而疲于私了的油企在这种懒于主动作为的政府管理中,又岂能真正堵上漏油的窟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