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从2011年起,陕西省在全国率先实行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对持有一、二、三级残疾人证的生活困难及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残疾人,每人每月补贴50元,儿童100元。然而,这样的好政策,在安康汉滨区的一些地方却走了样。(10月28日中国新闻网)
残疾人补贴制度是陕西省为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而专门出台的照顾性政策。可是,政策初衷再好,设计再巧,如果在执行环节走了形变了样,好政策也会结出苦果子。在安康汉滨区的一些地方就发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村干部竟然冒充残疾人,堂而皇之的领起了残疾人补贴。不仅村干部假冒残疾人领取残疾人补贴,村干部还帮助不少村民办理了假残疾证,也让他们吃一口残疾人补贴的“唐僧肉”。
经过村干部的一通胡乱作为,安康市汉滨区两河村,该村人口不过1100人,竟然具有残疾人证书的就有100多人,其中三级以上的残疾人近80人。村里的“残疾人”多了,可是残疾人补贴名额是有限的,怎么办呢?于是“轮流坐庄”应运而生。如此做法,表面上看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人人都有“残疾人补贴”,但是对于那些真正是残疾人,亟需残疾人补贴的人来说,这就是天大的不公平。领残疾人补贴,对于冒领的村干部和村民来说,不过是为了贴补一下家用,可是,这些钱于残疾人而言,却可能是救命钱。真不知道,这些村干部于心何忍,于情何堪?
此事随着媒体的介入,得以大白于天下,但是,留给我们的反思却还在继续。第一,反腐肃纪基层是重灾区,而村干部又是重灾区中的中心区,因此,对于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必须敢于“亮剑”。对于具有冒领残疾人补贴之类行为的村干部,绝对不能忽视,这些“苍蝇”不拍,基层百姓生活难安,国家的好政策好福利,难以直达。
其次,此事也暴露出某些乡镇部门,对于残疾人申报和残疾人补贴的审核存在漏洞,甚至工作人员中存在玩忽职守,假公济私的现象。好政策还必须配备好的执行,才能化作群众的福音。一旦工作人员工作打折扣,好政策的成效就要跟着打折扣。如果残联办事人员认真审核,多些监管,也不至于上演村干部假冒残疾领残疾补贴的闹剧。
最后,残疾人补贴成了村干部贴补,还源于对村民对村干部缺乏监督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才导致了村民集体的沉默,并且还认为“轮流坐庄”的残疾人补贴很公平。由此可见,村民自治,基层民主的春天,还远没有到来。只有当基层百姓都有了“朝阳群众”的监督意识和主人公精神时,恐怕,村干部冒领残疾补贴的才会永远的成为历史。
于文军:残疾人享受半价车票优惠拷问企业社... 2011-11-11 |
何勇海:“助残先进”骗局太缺人性 2012-05-16 |
郑州日报:安排残疾人就业,奖励比惩罚更有效 2012-11-13 |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2014-06-05 |
徐新明:残疾人“假就业”须一查到底 2015-07-14 |
“互联网+”为残疾人就业做加法 2015-07-14 |
推动残疾人就业需要政策倾斜 2015-07-13 |
张 立:窝案里总有乱七八糟的肮脏利益链 2015-08-20 |
王传涛:兜底残疾人保障是保民生的重要内容 2015-09-17 |
周洪双:农村残疾人扶贫关键要“精准” 2015-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