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张 燕:城镇化的质量应作为政绩考核重要指标
//www.workercn.cn2015-11-10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更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日举行吹风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五规划建议说明当中作了解释,现在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5%,但是质量不高,最主要的体现在于现有的城镇7.5亿常住人口中有2.5亿左右的人没在城镇落户,没能在城镇享受到相应的公共服务,也没有相应的市民权利。(11月9日新华网)

  杨伟民主任所言可谓一针见血,现在这种城镇化的模式,是只能到城市打工、经商、就业,但是不能在城镇落户的城镇化的模式,在全局上制约着中国经济增长。因为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进展不够,进城务工农民在城市落户困难,导致其家庭在各项公共服务上没有获得市民待遇。特别是最受诟病的教育问题,很多农民实际长期在城市务工,但是因为没有户口,没有居住证,其子女没办法在城市接受教育,成为留守儿童,并引发很多问题。

  因为户籍制度的不开放,进城务工农民没有获得市民权利的同时,导致很多农民工成为候鸟,没能在城市落地生根,到一定年龄后,很多还不得不回到老家,也就影响了这部分群体在城市的消费。一个将城市当家,并在城市有家的人,无论其个人还是其家庭的消费支出要远大于一个只是在城市打工的人。这也便是杨伟民主任说的,不能在城镇落户的城镇化的模式,在全局上制约着中国经济增长。

  要改变这种现状,最根本一点就是推动户籍改革。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就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应该说,这一建议和公众的期待是一致的。当然,规划虽好,要去兑现和落实并不容易。毕竟,让更多的进城农民享受到市民待遇,需要政府部门拿出真金白银来配套。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最近一些年的经验来看,很多中小城市的户籍政策其实已经很宽松,不少农民甚至也在这类城镇买了房,可户籍吸引力不大。因为如果不是上学等方面的需要,中小城市那一纸户口没有多大用,反倒是担心落户之后,未来的土地权益可能就没有。而与此同时,一些较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包括省会和直辖市,虽然实际吸纳了很多农村居民就业,但这些农民想要在这些城市落地生根却并不容易。所谓推进户改,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推进大中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

  对于较大的城市来说,要考虑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城市负荷,因此户改较为谨慎。为此,去年国务院专门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现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通过积分落户制度,既控制这些大城市人口,也为想在特大城市落户的人,无论农民还是其他外来城镇人口建立合理的通道,相较于激进和保守的方案,也算是折中和平衡。

  从已经实施积分落户政策的城市实践来看,积分落户的条件都比较苛刻,很大程度上说,大部分在城市能稳定就业的农民,想要通过这些积分落户政策落户,难度是非常大的。为此,一些城市从推行居住证制度开始。但大部分大城市办理居住证的门槛并不低,需要较长的连续社保或纳税记录。而这些,对于大部分农民工来说,绝非易事。

  要提高我国城镇化质量,有必要将城镇化质量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让各级政府从根本上转变思路,降低居住证和落户门槛,最终根据一个人的实际就业地点来配套公共服务,让任何有能力在城镇务工的人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