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不仅在30多年的时间内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使近7亿极端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然而,伴随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也出现了城乡和区域差距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中国未来需要更加协调的发展战略和模式,才能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在本世纪中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了中央对我国当前发展形势和战略目标的清醒判断和清晰把握。
坚持协调发展,实现农村发展和现代化是关键,而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是瓶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五中全会也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如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实施精准扶贫,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贫,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的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这些政策措施,紧扣当前我们农村发展和扶贫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是要缓解贫困地区长期财政资金缺乏的问题,增强贫困地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保证贫困地区的群众享受较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实施精准扶贫,是为了改变长期农村扶贫工作以区域为主要对象,对贫困家庭和人口扶持力度不够,影响扶贫效果的问题。这一扶贫方式将有效解决贫困农户由于观念、资金、技术和市场方面的限制,创收能力通常较弱的问题,提高扶贫投资的效率。
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的背景下,留守在农村的儿童、妇女和老人通常面临更严重的贫困状况。这种贫困不仅表现在物质生活方面,更表现在精神健康方面。在农村建立关爱和服务体系,对这些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国家未来的发展能力。教育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本,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农村地区一是要大力发展早期儿童教育,二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国家将为贫困家庭的学生免除高中阶段的学费,并为各阶段的贫困学生提供补贴。从长期看,教育的均衡发展能有效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使贫困家庭能充分利用社会机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笔者相信,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必将极大改变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合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2014-10-17 |
朱珉迕:精准扶贫,需要制度精准聚焦 2015-10-20 |
决胜“十三五” 民生快车再提速 2015-10-29 |
婧 蓝:用“心”和“行”绘制十三五民生图景 2015-10-29 |
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实现中国梦奠定更坚实基础 2015-10-30 |
谢伟锋:摘掉贫困帽子是对“十三五”的最好... 2015-10-30 |
离梦想更近 与世界共赢 2015-10-31 |
“十三五”经济创新导向“保量提质” 2015-10-31 |
“共享”发展拉高民众“获得感” 2015-11-03 |
吕志强:“十三五”时期金融改革趋向普惠化 2015-1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