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无界新闻办公室遭卓达集团人员围堵”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事件源于无界新闻客户端11月5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卓达新材百亿融资术》的报道,该报道称,河北房地产企业卓达集团旗下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推出的30%高息理财项目,疑是一个涉及40万投资者的骗局。在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的调解下,这些闹事者在围堵无界新闻办公室12个小时后集体撤离。
那些闯进媒体办公区域“讨薪”和堵门的人,究竟是纯属自发而至还是有人专门组织,有待警方细查;无界新闻的是否属实,也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了解和核实。但是,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语境下,任何试图用暴力手段化解纠纷的做法,都是不值得鼓励的。
媒体对涉及公共利益的新闻线索进行调查,按照专业规范采写和刊发,是其职责所在。企业对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做出回应,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事实上,在卓达与无界的冲突中,涉事双方起初并无逾矩之处:无界的报道5日刊出,卓达集团6日回应称,“记者写此文章,纯属子虚乌有、严重诽谤”,已决定向警方报案;无界新闻随后表示,会继续做好舆论监督。当日,河北省金融办也回应称,已让石家庄市政府对相关情况展开调查。
在政府职能部门介入调查之后,整个事件的是非曲直应该不难廓清。只要各方恪守依法行事的准则,这起纠纷完全可以通过法治渠道进行解决。但是,不管是卓达先行给媒体扣上“反对国家贸易”的大帽子,还是试图采用暴力威胁的手段给媒体施压,显然都无益于化解矛盾,还会让简单问题复杂化。
按照常理,一家企业如果认为相关媒体报道失实且侵权了自身名誉权,完全可以循着司法路径起诉对方,在新闻事实上跟其“死磕”。如果卓达能够拿出证据证明有失实之处,造成了自身名誉受损,媒体自然需要依法承担责任。但是,如果没有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反倒使出一些很有“江湖气”的做派,很容易让人觉得他们是自认理亏。
说到底,这起风波的本质是舆论监督权与名誉侵权的纠葛。延伸开来,自然也会牵涉商业报道边界拿捏的问题。在这方面,北京市三中院对世奢会诉新京报侵权一案的判词,或许可供参考:“对自愿进入公众视野,借助媒体宣传在公众中获取知名度以影响社会意见的形成、社会成员的言行并以此获利的社会主体,媒体进行揭露式报道符合公共利益需要。”明晰了媒体监督权利范畴,也能让这类纠纷处理更好地实现利益冲突下的权益平衡诉求。
媒体和企业之间出现纠纷很正常,但双方都应该在法治框架内寻求解决,而非“寻私仇”式的对抗。对媒体、企业和整个社会而言,这些都应该是常识,也是倒逼各方各尽本分、营造健康营商环境与舆论监督氛围的题中之意。如今,闹事者已经散去,我们期待这起风波能够回归法制轨道,给公众一个交代。
钱江晚报:舆论监督是否“恶意” 谁说了算 2009-12-25 |
齐鲁晚报:如此“免职”更像卖给民意的面子 2010-06-18 |
傅达林:司法改革凝聚共识再出发 2012-10-10 |
李 龙:公款吃喝“跪”下去,公众监督站起来 2013-04-23 |
张枫逸:法律不能成为打击报复的私器 2013-09-05 |
李曙明:记者被拘案,慢说“乱抓人” 2013-10-24 |
陆文江:对恶性伤医零容忍是法治底线 2014-03-07 |
法制日报:司法公信离不开传媒报道和舆论监督 2014-08-04 |
新华每日电讯:孔庆东名誉权案败诉的法治意义 2014-12-18 |
冯慧文:孔庆东名誉权案败诉的法治意义 2014-12-2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