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月29日召开的河南省委城市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和省长问诊“城市病”,病根在规划。规划不科学,规划执行不严,导致当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交通拥堵、马路拉链、建筑短命、千城一面等各种城市病。(见3月1日《中国青年报》)
在我省,一些城市的规划仍存在重规模扩张、轻集约发展和品质提升的问题,比如一个人口不足50万的县,县城规划却达到50平方公里、50万人,严重脱离地方发展实际;一些中小城市、县城热衷于建设高楼大厦,不仅破坏了城市特色,而且增加了建安成本、消防成本和物业运行成本;一些城市在旧城和城中村改造中一味强调就地平衡,违反强制性规范,进行高强度、高容积率开发,不但没有改善人居环境,而且产生新的“城市病”。
也有一些城市盲目追求规模扩张,重外延轻内涵,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重开发轻配套,楼房越盖越高,城市越建越大,但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却严重滞后,垃圾、污水处理能力满足不了城市发展需要,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总量不足、水平不高,大气污染、垃圾围城、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病”呈蔓延加剧态势,在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中,有的城市持续“榜上有名”;有的城市大拆大建,建筑和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三至五年就被拆除,道路反复开挖,群众意见很大。
笔者有幸在省会生活奔波多年,除了深受交通拥堵、马路拉链之苦,还看到了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就地平衡之弊,一些城中村的回迁房楼挨着楼,光线差,透气性也差,常年居住,舒适度可想而知。还有就是,老城区呼呼啦啦冒出了数百栋高楼,但新建的学校却并不多,未来这些小区的孩子如何顺利入学?这样的规划,何谈“科学”?
“城市病”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就是“规划病”。“规划病”是什么?省委书记郭庚茂说,“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规划理念陈旧落后,规划指导思想有偏差,规划方法长官意志、主观随意、脱离实际,也有各类规划之间相互掣肘、互不衔接的体制问题。”在笔者看来,规划中的长官意志、主观随意、脱离实际最为遭人诟病,也最为难改,最该十分警惕。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过,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因此,解决“城市病”的一个关键就是做好城市规划,提高规划的公开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说易行难,贵在落实。单就旧城和城中村改造而言,如果要化解“城市病”,有个标准可供参考,那就是看看这里的学校够不够、教育资源多不多,看看“择校”疯狂不疯狂。有时候,教育部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那么几所学校,无论再怎么均衡再怎么交流师资,也难解大班额之困,市民的受教育痛苦指数也难降低。
“城市病”积弊颇深,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今后,不能光要面子、不要里子,要先地下、后地上,从城市管网设施这些最贴近百姓冷暖的基础工作抓起,加快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和综合管廊实施,解决逢雨必涝、马路拉链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保障市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人民日报: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 2014-05-21 |
蒋建科:千城一面也是“病” 2014-06-16 |
农田、城界、生态三条红线决不能逾越 2014-11-05 |
中国青年报:省会独大是权力主导的结果 2014-11-13 |
尹卫国:戒掉“贪大”的城市“梦” 2015-08-12 |
李 迅:让城市发展更“自然”些 2015-12-30 |
科学规划,才能拥有“诗意栖居” 2016-01-06 |
连玉明:治理“城市病” 开出新药方 2016-01-14 |
王明远:新型城市化建设须纳入法治轨道 2016-01-14 |
城市未来发展要走科学发展新路 2016-02-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